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74节
十八个饺子陆许山和赵胜男肯定是吃不饱的。
忽的瞧见赵胜男搁下碗,一抹嘴站了起来。
宋满冬眼皮一跳。
她咽下嘴里的饺子,端着碗扭头就走。
赵胜男已经举着喇叭站到了院子中间,“大家伙儿慢慢吃啊,顺便听我说两句。”
“这饺子很香对吧?我听不少人说了,这饺子咱们大队一年也就吃上一两回。
太可怜了!太叫人心疼了!
有件事我原本想等出结果了再说,但我觉得应该现在就给大家个盼头!”
“你们还记得我来河东大队的时候请大家吃的那顿饭的味道么?还想再吃么?”
赵胜男听着嘈杂声,声音平稳的继续往下说,“我是没钱请大家吃了,但是大家可以吃上。
咱要是粮满仓、钱满罐,还怕吃不上么?
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不可能、这太遥远了!
那我现在就要告诉大家一个惊天的好消息!我们现在已经迈出了粮食满屋的第一步。”
赵胜男举起了手里的袋子,“这是我弄来的麦种,在某个我需要保密的大队,他们已经用这个麦种成功种出了亩产近两百六十斤的小麦!”
一片哗然。
他们地里的麦子一年两百斤就算高产了,每亩多六十斤,那每家都能多分近百斤呢!
碗里的饺子都无法夺走他们的注意力了,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赵胜男手中的麦种,目光炙热。
赵胜男坚定有力的声音响起,“这不止是麦种,这是希望的种子。”
后面的宋满冬走远了没听见,但等赵胜男回去,她已经从其他人口中得知了后续发展。
“你还邀请了其他人一起去看?胜男,现在事情弄得人尽皆知,你就不怕这个种子明年亩产太低?叫大家失望。”
“怕啊。”赵胜男嘴里说着,神色却无畏,“但是只怕没用,而且――”
她俏皮的眨了下眼睛,“满冬,人潜在的力量比表现出来的多。有这麦种吊着,大家至少到明年收麦子之前都干劲儿满满。我这麦种不增产,他们种的也会增产。这可是一举多得。”
宋满冬心说,你这是胆大包天。
第46章 (二合一)
◎不是春雨,更胜春雨。◎
宋满冬腹诽过, 又去瞧赵胜男。
不知是不是她的模样太过坚定,宋满冬脑海里竟闪过了大家热火朝天干活的画面。
若真是如此,粮食增产未必不可能。
宋满冬无奈的摇了摇头。
话都撂下了, 现在只能尽力做好。
她思索着,“你知道小麦怎么种了?”
赵胜男信心满满,“放心吧, 我今天去偷师了, 明个儿绝对没问题。”
宋满冬放心不少。
赵胜男又举着手里的半只蟹, “这螃蟹哪儿来的?我哥送的?”
宋满冬点点头, “昨天送的,我忙着做月饼就没收拾, 正好今晚大家也没吃饱, 就炒了。”
生鱼要养在水里,但螃蟹不必,搭块儿湿毛巾放在阴凉的地方就行。
她们几个对厨房里的东西都不计数, 自然也没发现。
见宋满冬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赵胜男又摇头晃脑的感慨,“我哥真是一点儿也不懂我,我现在最需要的是钱啊。”
这么说着, 她嘴巴却没停, 一边啃螃蟹, 一边说起将来, "等不忙了,咱们自己去抓螃蟹。抓两桶,一桶清蒸一桶香辣。"
姚娉婷捏着蟹脚, 比划了一下, “这么大一点儿, 两桶哪儿够吃?我一人就能吃一桶。”
徐清插话道,"螃蟹性寒,不能多吃。不过若是真捉到了,可以配黄酒吃。"
陆许山立马说,“那下次去公社的时候买点儿黄酒。”
商议声中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声响。
河蟹小而薄,油炸过才炒,壳子更酥脆了。
蟹钳都是能轻轻松松咬开的,掰开蟹壳吃完蟹黄蟹肉,再转战蟹钳,将里面的蟹肉挖空吃尽,不一会儿就吃了满桌碎壳。
猪有猪的好,蟹有蟹的美。
晚风轻轻的夜,吃的肚皮溜圆,随意闲聊起未来的人更是快活。
连日来的疲惫和担忧在这晚消失不少,转天起床,个个精神抖擞。
赵胜男几个边吃早饭边说着分工。
宋满冬仔细听了听,也说,“等我喂完猪就去看你们。”
一亩地交给种地好手来种,两人搭配的好,半天就能种完。
但交给赵胜男他们,六个人也未必能种完。
种地可不是看看就会了的。
赵胜男信心满满,还叫她,“早点儿来啊。”
宋满冬吃完早饭,先去猪圈上工。
天蒙蒙亮,带着雾气,看得清人形,但不大分得清面容,但她远远瞧着就觉得眼熟,走进来才发现确实是熟人。
“宋知青!”王喜娟正捏着狗尾巴草逗猪,听见脚步声回头,惊喜的看她,“你来了啊!”
“我已经喂过它们一顿了,等咱们割了草回来喂第二顿。”
宋满冬瞧着石槽,里面放的是剁好的草料。
她难得失误,歉意的看向王喜娟,“今天是我来晚了。平时喂猪要几点过来?”
王喜娟想了想,“家里鸡叫我就过来了,差不多都是这时候吧,喂完再回去吃饭,然后上工的铃响再去割草。”
“草是昨天准备好的,只用剁一下,不费什么功夫。早上咱俩轮流来,明天你来就行了。”
“行。”宋满冬放松不少,“那咱们现在去割草吧。”
早起的事情不必担心,知青点是没养鸡,但左右邻居都是养了的。
鸡鸣嘹亮,一声起,数声合,此起彼伏,不管你是谁家的,都逃不过这伴随太阳升起的声音。
田在东面,猪圈也在东面,割猪草则是要往西面的山林里去。
宋满冬背着背篓,同王喜娟穿过大队,渐渐走到了草木茂盛的地方。
蜿蜒的路爬到了山里,宋满冬走在上面,半山腰时回头,瞧见了下面聚集的村落,忽的想起了陈敬之。
陈敬之是不是也站在这儿看向他们知青点?
说不定这条路就是陈敬之常走的,宋满冬心底有种奇妙的感觉。
“就这儿吧。”王喜娟已经找好了地方,询问的看她,“宋知青?”
宋满冬点点头,卸下背篓,同她一起割草。
猪能吃的草有很多,蒲公英、马齿苋、苜蓿之类都可以,这些随手就能割一片,只是得小心不能混进毒草苦草。
最好挑嫩尖,可猪的饭量大,同时喂几头猪来不及一株一株的掐,只能尽量拣嫩的来。
王喜娟割了会儿草,突然想起来,今天陪她一起来的不是好友,而是知青,连忙回头。
见宋满冬身边的背篓已经快满了,惊讶感叹,“宋知青,你镰刀使的这么好。”
“之前用过。”提起这个难免会被追问起从前的事,但她要跟王喜娟一起上工,叫王喜娟猜来猜去也麻烦。
宋满冬避重就轻,主动解释,“我在大队上生活过几年,农活都会一点儿。”
“你这可不是会一点儿,比我做的好多了。”王喜娟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
“比春玲也好,她要是干活有你这么利落,也不至于被挑挑拣拣拖到今年才嫁人了。”
见宋满冬皱眉看过来,王喜娟解释,“春玲就是之前跟我一起喂猪的搭档,她是我朋友,现在在备婚了,日子定在月底。”
“张大队长人好,要结婚的姑娘都提前一年安排到轻省活上,好好养养准备结婚。”
“我大概年底也会结婚,我娘说,到时候回大队的青年多,容易找到好对象。”
王喜娟絮絮叨叨的说着,忽的问起来,“宋知青,你们下乡了,结婚的事情怎么办啊?”
宋满冬原本不想插手,到了年纪结婚,本就是大队上约定俗成的事,连县里市里,不少也是这样。
可王喜娟问她,她沉默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结婚对我们来说不是必要的事。”
“最主要的是手上有选择权,有能力决定自己做什么,由我们自己决定要不要结婚,而不是随波逐流的结婚。”
“像赵胜男,她是主动下乡,根本没考虑结婚的事情,她想做的事是帮河东大队过上好日子。
比起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她更在意麦子能不能增产,大家能不能吃饱饭。”
王喜娟似懂非懂,“我有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不用结婚了?”
宋满冬摇摇头,“不是你想,而是你能。你能养活自己,结不结婚当然由你做主。”
王喜娟苦恼着,“可我娘说到了年纪就要嫁人啊!然后生孩子,养孩子,将来老了就可以享福。我们大队、隔壁大队都是这样。”
“都是这样未必就是对的。”宋满冬心里想着不应该对她说太多的,嘴上却控制不住,“都是这样只是因为你见到的如此,走出这里会发现选择其实有很多。”
她没太敢说,有些女学生还在闹自由,鼓舞大家不嫁人,不成为男人的附庸。
“那远着呢。”王喜娟声音朗朗,没多少愁意,还回头问送满腹,“那你要结婚么?宋知青。”
“或许会,或许不会。”宋满冬说。
王喜娟感叹,“你们想的可真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