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楼也是一脸兴奋的表情,“小妹,真成了!小妹,你真厉害!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还有那安郡王真是好人,大哥以前一直以为他就是个只会遛狗逗鸟欺压老百姓的纨绔子弟,现在看来郡王爷真是胸有乾坤。”
胸有乾坤吗?也许是吧,只是后面的事他能搞的定吗?
明明应该十分担忧的,可看见大家脸上的笑,再去想想祁煊,她突然觉得这世上应该没有他做不成的事儿!
不知为何,她就是这么肯定的。
而终于下了台的何锦,才没工夫跟大家共同分享欣喜与喜悦,他还要去另外三个戏台子里去发表动员致辞。
这个词语是秦明月说出来的,何锦不明其意,但他想应该是好话。
*
而就在广和园闹出这么大动静的同时,京中无数高官勋贵们都知道了。
其实想也知道,就在眼皮子底下,谁可能会不知道呢?
大家都在想,这一群贱民,想出风头想疯了。可转念再想,这世上有这么傻的人吗?一个小小的戏园子,一群靠唱戏取悦大众的戏子,真敢就在皇城根儿下上演这种戏码?
莫怕是背后有人。
都在这么想,于是大家都静待后文,也因此出乎意料竟没人出面制止。
而同时,南宁公那边也收到这一消息。
南宁公孙巍今年六十,老当益壮,本身是武将出身,年轻那会儿打鞑子剿倭寇,可没少立下一些军功。认真说来,他这公爵之位是实至名归,可不是那些靠祖上才继承来的空架子爵位。
后来上了年纪,就回京在圣上身边侍候,任着九门提督,也算是惠帝的一心腹老将。
孙巍是谁?那是混迹多年官场的老将,姜是老的辣,收到这信后,他派人询问了下自己的女婿,五城兵马司指挥使邵明义。可连女婿都不知道这事,完全被蒙在鼓里,他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呢?
当即命人将孙珩强行带了回来,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打。
“老子叫你惹事,叫你惹事!你个小王八犊子,一天到晚给老子找事儿。你什么时候找事不好,这时候找事,你是想让你爹晚节不保啊!”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别看南宁公骂得凶,其实下手也没多重。
他是武将出身,一身外家功夫可不是孙珩这小身板儿能承受的,哪怕孙珩现在年轻力壮,南宁公已经上了年纪。
也是孙珩是南宁公和其夫人唯一的独苗,这夫妻二人前半辈子只得了两个闺女,原本只当孙家要绝后了,南宁公夫人甚至屡屡劝丈夫纳妾,无奈南宁公记着当年夫人陪着自己南征北战四处受苦的情分,宁愿绝后也不纳妾。
谁曾想南宁公夫人四十多的时候,突然怀上了。这老蚌怀珠,当时可是吓坏了一众人,好不容易有惊无险将孙珩生下来,这小子打小就是个体弱的。再加上两口子宠,两个姐姐和姐夫都惯着,才养得他一副玩世不恭的秉性。
南宁公从来没指望儿子能多有出息,到了他如今这个地位,过犹则不及。哪怕儿子万般无用,光这爵位也够他安享富贵了。平时荒唐也就荒唐吧,只要他不惹上什么大事,怎么也能保住他。
可谁曾想孙珩竟干出这种事来!
如今圣上和百官僵持,稍微明点眼色的,都不敢搀和进去。没见那些平常最喜欢装和蔼显示慈悲心肠的夫人们都忘了开设粥棚,救济灾民的事吗?不是人家忘了,是这会儿不宜出头。
谁出头谁就得罪人,一边是当今天下最大的人,且惠帝那人还是个小心眼的,一边是众多官员,其背后势力盘根错节。
谁敢去得罪?那是老寿星上吊,找死。
这会儿广和园跳出来,无疑是在火中取栗。而孙珩此举,无疑在说他就是背后之人,孙珩都被牵扯进去了,南宁公还能跑掉吗?顺道还带上了孙珩两个姐姐姐夫家。
孙珩被打得抱头鼠窜,哭爹喊娘的。
换成以往,南宁公夫人怎么也要出来说话。可这次她不能开口了,儿子这是在给自家招祸。
这祸可大可小,往大点儿说,以后南宁公府在朝中受众人排挤,说不定还有那嫉恨之人,暗中下黑手,日后南宁公府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往小里说,黑锅可以扔给惠帝背,但是可能吗?就是惠帝背了这黑锅,还得有个泄恨的地方啊。
所以,这次南宁公府有些堪忧了。
南宁公夫人本就是妇道人家,年纪又大了,越想越心中惶惶,忍不住流下老泪。
一看娘哭了,孙珩这小子也不装了。
当即一通呵斥驱赶,让下人都退了去,才开口道:“娘,你别哭,没事儿的,这事儿牵扯不了咱家。”
“你小子就给我信口雌黄就是。”南宁公在一旁吹胡子瞪眼睛。
孙珩揉了揉脊梁,方才被他爹打了一记老拳,吃疼得厉害。
“真没事,这事儿有人扛,您待会儿就知道了。”
*
而就在南宁公收到消息的同时,惠帝也收到了这一消息。
收到消息的他,笑啊,连连抚掌赞道:“南宁公真乃我朝之栋梁,我大昌之福将。”
还差一句深得我心,这话没有说出来。
与南宁公所想一致,惠帝以为这是南宁公知晓自己的为难,所以主动出来扛锅了。当老子的不适合跳出来,刚好家中有一孽子,打小玩世不恭,是个跳脱纨绔的,正适合出来做出这种无稽之事。
到时候将事推到儿子不懂事,迷恋上一戏子,为博那戏子一笑,才惹出这种是非来。
真是皆大欢喜!
惠帝心中喜悦,连御膳都多用了两口,正打算歇息片刻,命人将几位阁老找来,说说这事。到时候他怎么说呢?自是小题大做,说一个戏子都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你们这群当官的都是尸位素餐,赶紧将府里的银子都给朕搬出来,朕好拿去花用。
是时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说辞,惠帝都想好了。可谁曾想,别人都是巴不得甩锅,倒是有一人主动前来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