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凤行

第26节

凤行 假面的盛宴 6607 2024-06-30 07:58

  再之后是粮仓,其实银也就罢,粮食才是重中之重,除了县衙里的粮仓,还有常平仓里的粮食。这常平仓乃是存储当地县衙每季截留之粮,谷贱时增其贾而籴,谷贵时减贾而粜,如若碰到灾年,也可用来赈灾,十分重要。

  所以不光方凤笙,连范晋川也十分慎重。

  常平仓并不在县衙内,一行人驱车前去。

  看管常平仓的衙役见大人们来了,将仓房打开,只见仓中密密麻麻放的全是一袋袋粮食。

  见此,范晋川露出笑容。

  胡知县说:“范知县这下放心了吧,方师爷这么多的粮食,恐怕你们几人也没办法清点,我让人找几个人来帮你们。”

  “那就谢谢刘大人了。”

  依旧是枯燥的清点计数,清点中范晋川也让人打开粮袋看过,确实是还没去壳的谷粒。见此,他松了口气,看了一眼方凤笙。

  方凤笙给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继续清点。

  一袋又一袋的粮食清点后,放回原位。

  点至一半时,凤笙对禹叔使了个眼色,禹叔便拿着一把尖细的铁器,走上前去。

  众人正好奇他想干什么,就见他快很准地对着粮袋扎了一下。铁器尖端扎入,便有谷粒从袋中滑出,这铁器似乎是特制的,粮食滑出却被铁器尾部挡住,不至于都漏出来。

  胡知县的脸一下子白了。

  凤笙走上前,看了一眼,叫范晋川:“大人,你来看。”

  范晋川去看,见那滑出之物竟然不是粮,而是沙土。

  第24章

  “这事, 胡知县需要给本官一个交代!”

  丢下这话, 范晋川就带着人走了, 留下胡知县等人脸色苍白,面面相觑。

  再怎么样,这事也得解决, 所以范晋川前脚回到县衙, 后脚胡知县就带着人跟回来了。

  胡知县老泪横流,这下哪里还端得起架子。

  “范大人,不是老朽厚颜无耻,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除了胡知县的述说, 再加上刘县丞等人的描补,大致也让范晋川和方凤笙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泰州与他地不同, 人员混杂, 各衙门林立,光户籍便有民户、灶户、军户, 混杂而居, 矛盾丛生。

  泰州自古以来便是产盐之地, 其地貌形态特别,刚好处于长江、淮河和黄海三水交错的三角洲上。临着的黄海,有取之不尽的海水供以煮盐,又有广阔的沼泽地、滩涂, 用以生长大量的芦苇, 供以燃料之用, 而串场河周遭的里下河平原, 地势平低,水路稠密,湖荡相连,又为运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两淮盐课居天下盐税之半,泰州又居两淮之十之五六,并不是吹来的。

  如此重要的地方,朝廷自然不会轻忽,不光在毗邻的扬州设置了两淮盐运司,还在泰州当地设置了泰州盐务分司及泰坝监掣官署、批检所等盐务官署,用以管理富安场、安丰场、垛场、梁垛场等十处盐场,及盐的抽调、运销、征课、缉私等等。

  煮盐需要劳力,因此便有灶户,每处盐场辖下便有数万不等的灶户;煮盐需要柴薪燃料,于是还需要荡地种植柴薪;而与官盐相伴,历来少不了私盐,所以盐务官署和地方盐场还管着当地盐场的治安和缉私。

  于是不可避免,盐务官署就和地方官府产生了矛盾。

  盐场不光瓜分了地方官府的行政权力,还妨碍地方官府征税。

  地方官管着征收当地赋税,但灶户却可免收这些苛捐杂税,只用纳盐课。不纳苛捐杂税,不属于地方官的政绩,可这些人丁对外,却全属于泰州治下之民。

  而当地田地又分两种,农田和荡地,荡地因种植柴薪,纳税远远低于田税。于是又生出这样的一种乱象,有些富户欺上瞒下利用荡地充作农田使用,以企图少交税或者不交税。

  而煮盐需要柴薪,荡地出产柴薪不够,又有人私下侵占农田改为荡地。

  这些乱象对于盐务官署,是一概不管不问的,他们只管每年出产的盐量达到朝廷的要求。甚至在私盐泛滥时,为了填补亏空,还要求当地官府免除荡税,或者承担荡税。

  也就是说,地方官府就是受夹板气的,政绩捞不到一点,赋税也难征。

  这也就罢,泰州因处于三水交错之间,黄河的改道致使水灾频发,又临着黄海,还有台风肆掠。光近五年来,便大小灾情不知发生了多少次,而每次若有灾情发生,地方官府还得管着赈济百姓。

  所以常平仓里怎么可能存得下粮,包括县衙粮仓里的那点粮食,其中也有半数都是假的。

  听完胡知县等人的叙述,又见他们哭得那么惨,范晋川面现动容之色。

  这时,方凤笙说话了。

  她摇了摇扇子,面现讥诮之色:“胡大人哪怕再多为难,都不是企图将责任推到我家大人头上的借口。另,缺失那么多粮食,难道让我家大人填补不成?”

  “这……”

  “贤弟……”

  凤笙将扇子一收,发出一声脆响:“这样吧,事情可以不追究,粮食你们得填上。”

  说完,她就拉着范晋川道:“也到饭点了,吃饭去。”

  范晋川似乎还想说什么,被她硬生生拉走了。

  待行去无人之处,范晋川停下脚步:“贤弟何必如此为难他们,此事我可与上禀府台大人,看能否减免下一季税粮,用以填补常平仓……”

  “你给我打住!你真以为他们有他们说得那么惨?”

  “难道还有假?”范晋川有点懵。

  “十分里面掺了一两分,你也不一定能分辨出来。等着吧,假不假过两日就知道了。”

  *

  用完饭后,各自回房小憩。

  起来后,方凤笙就拉着范晋川下棋。

  期间,胡知县和刘县丞也来求见过,因为方凤笙交代,一律不见。

  就这么挺了一天,第二天还是如此,第三天凤笙让知秋和小七故意在外面说话说漏了嘴,说老爷打算写信给府台大人。

  当天晚上,刘县丞找了来,说胡知县把缺失的粮食都补上了。

  本就只差粮食这一项,所以胡知县根本没和范晋川碰面,在范晋川接了大印后,第二天就带着家眷离开了。

  “贤弟,你怎知他们是故意诓骗?你又为何笃定他们一定会把粮食补上?”

  一大早,范晋川就来了,跟在方凤笙身后转了半上午。

  可方凤笙就是不理他,喝喝茶拉着知秋下棋,坐累了还去外面逛了一圈儿。

  一直到中午用午饭的时候,凤笙看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才跟他说话。

  “因为我有个好爹爹。”

  呃?这话是何意?

  凤笙有点无奈道:“你以为绍兴师爷的名头真是吹出来的吗?我们和普通路子出来的师爷不同。就好比我来说,我从小就是听着这种官场上的各种杂事长大的,亲朋好友乡邻之间,有什么稀奇古怪或者离奇的事情,也会互通有无。甚至还有人将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写成手书传给后人,代代积累,代代相传,这些都是经验。

  “像他们这次干的事,其实在官场上并不是什么秘密。寅吃卯粮,甚至拿常平仓里的粮食出来倒卖,赚取差价,开始就是赚差价,赚着赚着就忘了填窟窿。上面吃肉,下面跟着喝汤,能瞒就瞒,能骗就骗,上任骗下任,下一任再往后面栽赃,都是沉疴痼疾。”

  “那为什么没人出来管?”

  “谁管?”

  这话堵得范晋川说不出来话了,显然这种事与他脑子里固有的观念不同,他的脸憋得通红,半晌才憋出一句。

  “如若不管,仓中无粮,一旦碰见灾情,如何赈灾?”

  “等着上面发赈灾粮。”

  “如若上面没有发赈灾粮,而是让当地自己赈灾,又如何?”

  “拖着,或者找大户捐粮。”

  “如果眼看百姓就要饿死了,大户却不肯捐粮,又如何?”

  “听天由命。不过你放心,办法总比困难多,饿死谁也不会饿死他们。”

  范晋川粗喘一声,又道:“他们这么干,就不怕事情败露?”

  凤笙看他有点可怜,叹了口气道:“当然怕,但人总有侥幸心,欲壑难填。再说,这种事只要没人捅上去,天塌不了。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县官贪墨钱粮,又适逢当地闹灾,无粮可赈,致使百姓饿死无数。为了躲避责罚,此人谎称暴民袭击常平仓,抢了粮食,事后不但没受到责罚,反而把沉疴痼疾都抹平了。”

  见他不说话,她又道:“一方官管一方民,你既见不得这些,你就当你的好官。至于别人,你管不了,不用多想。”

  ……

  范晋川走了。

  知秋忍不住道:“少爷,你跟范大人说这些做什么?你看他那脸色。”

  凤笙靠在椅子里,用扇子给自己扇了扇风:“此地环境复杂,而他天性正直,又是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我还想办自己的事,就算不能借他为助力,至少别给我添乱,不然我光是给他收拾烂摊子,都有得累。”

  “我看范大人那样挺可怜的。”

  “他总要知道这些,不然怎么成长?”

  凤笙怀疑范晋川被下放,就是为了让他知时务懂时务,可下放到泰州这种地方,也不怕他被玩死了?

  第25章

  方凤笙以为范晋川要颓上几日, 谁知道第二天他就振作了。

  也由不得他不振作, 新官到任, 事务繁忙,除了要接受县衙所有人拜见外,还得接见当地官绅、里正、耆老、教谕、生员等, 还得查看当地的鱼鳞图册及户籍册, 了解村庄分布,山水田土,风俗民情等等。

  范晋川没闲下, 方凤笙也没闲下, 范晋川经历一遍的,她都得经历一遍, 这样才能对整个泰州了如指掌。

  忙完这一切, 已是八月十四,明日就是中秋。

  为了施恩下属, 范晋川决定在中秋节当日设赏月宴, 县衙里凡记名在册的官吏都在被邀之列。

  宴就设在县衙里, 明月当空,夜风清凉,端得是好风景。

  有酒有菜,又都是平日里的同僚, 县尊大人平易近人, 所以大家都很放松。席间杯盏交错, 嬉笑玩闹, 连刘县丞都不得不承认新大人好手段,也不过一月不到,就把下面的人收拢得服服帖帖。

  不,是那位方师爷好手段。

  刘县丞端着酒杯,遥看着坐在不远处的方凤笙。

  见她一身青衫,含笑看着席间,纸扇轻摇。如有人与她喝酒,俱是来者不拒,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架子。

  一股颓丧突临,刘县丞将杯中酒一口倒入嘴中。

  争什么争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