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正始十一年

第7节

正始十一年 蔡某人 8980 2024-06-30 06:37

  第8章 一捧露(8)

  在夏侯府里用过饭,夏侯至给嘉柔带上许多纸,珍贵难得:有密香树皮做的密香纸,纹如鱼子,味香而坚韧;光滑如丝绸的蚕茧纸;炎溪古藤作的纸。又有李闰情好时闲来无事做出的各色笺:

  碧云春树笺、团花笺、冰玉笺、杏红笺、松花笺等不一而足。

  “你李姊姊特意嘱咐我,要送这些给你,等她有精神了,还想请你讲西凉见闻给她听。”夏侯至看嘉柔密茸茸睫毛下一双眼似幼兽般,心中怜爱,却又觉棘手,以她品貌,堪配洛阳任何一个高姓子弟。

  可论家世,恐怕是没有人愿意的。高不成,低不就,夏侯至在嘉柔来之前已经想到,等见了嘉柔,看她出落至此,更觉难办。

  嘉柔不知他在打量自己时,心思百转千回,正要说话,夏侯至收回目光转而去吩咐她带来的一行人若干事。

  马车前头坐着一脸沉默很少话的明月奴,身旁,则是很爱唠叨的崔娘。夏侯至把这一路护送嘉柔来洛阳的扈从先安排到馆舍,翌日便可回凉州去。

  从凉州到辽东,再至洛阳,几千里路行下来,和这些人并没有几句话说。嘉柔听闻人要走了,一颗心,忽的像被什么攥了一把,微微启唇想道一句尔等珍重却又不肯出口,只倔强地目送人去了,自己才上车。

  那模样,又分明像谁家受了委屈不吭声的小娘子。夏侯至看在眼中,神色淡然:“以往你在我家里,我如何对清商,就如何对的你,以后也是,不会变。”

  此话不虚,他父亲权重一时,壮年早逝。再后来,母亲也故去,那是一个极有风骨无论如何也能维持优雅姿态的女人。整座府邸里,长姊嫁人,只剩他和妹妹相依为命,嘉柔一来,不过是多一个飘零幼女他一并爱护抚养罢了。

  嘉柔两只翩然的眼,顿时凝住了,因崔娘还在身边那些贴心的话不好意思大喇喇跟夏侯至说出来,只是对他粲然一笑。

  桓睦封舞阳侯,府邸在延年里,马车再往北走即是。嘉柔倦倦的,有些睡意,脑子昏沉间听到鞭子响在头顶似的,崔娘撼了她两下,那软热的口气紧跟来到耳朵畔:

  “柔儿,领路的说舞阳侯府到了。”

  得了兄长的音信,夏侯妙知道嘉柔要来,命人来迎接。舞阳侯府对称布局,回廊包绕,厅堂之间互通有无。嘉柔头一次来远不像进夏侯府那样熟络,只知道跟着下人绕过花园,走进甬道,院子里窗槛疏朗,前梧后竹,又置有青松,望上去犹如怪蟒张牙。

  等出月洞门,猛地抬首看到了一人,嘉柔一踟蹰,早被对方看的一清二楚。

  “姊姊!”她认出廊下沉静立着的夏侯妙,惊喜奔了过去。

  夏侯妙像她这个年纪时便是格外寂静的女孩子,沉沉的,仿佛身体里被什么定住。如今做了母亲,那份静,几乎变作了枯静。

  “柔儿,我要认不出你了。”夏侯妙手抚上嘉柔一把凉滑黑顺的长发,水般淌下,有些恍惚地说,“洛阳城里,去哪找一个好郎君来配你?”

  四年前,夏侯府里的人都说这个小姑娘长大了,无人能及,果然不假。

  嘉柔闻到姊姊身上熟悉的熏衣味道,又听这话,两颊顿时绯红,忍不住像小时候那样把她拦腰一抱,埋她怀中,这才娇娇地说:“我不嫁人,我还要跟以前那样跟姊姊和兄长住一起。”

  看得旁边婢女们先是吃了一惊,随后掩住嘴乐了:舞阳侯府里不曾见过这样娇里娇气的女郎,那位小小的女公子也不曾如此粘人呀。

  夏侯妙无可奈何一笑,牵住她,在风动铁马声里把人领到收拾好的住处来。此时,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园子里雪白的一丛木槿在余辉中微微摇曳,嘉柔顺手掐了一朵,到了屋里,绕过山水屏风,见书几上设笔墨纸砚、香合、熏炉之属,旁侧又别设小石几一具,以置茗瓯茶具,雅致非常。

  面南的窗户底下横着一美人榻,榻后且留半室,并不住人,只用来置放箱奁、衣架、熏笼等物件。

  再去看绣床,被四扇屏风围将起来,上有白鹤青天,正欲震翅高飞,连绵出一派神骨俱清的意境,别有江湖之趣,尽洗软红尘土。嘉柔无暇欣赏,只觉浑身惫懒,往睡帐里一躺,整个身子顿时陷入了锦绣堆中。

  “我累了,姊姊。”嘴里话已经不清楚,含含糊糊的,崔娘在旁边看她没了个拘束的模样,怕被人看轻,忙要拉她,夏侯妙拦住了:

  “让她先睡吧,沐浴吃饭晚些不迟。”

  可这一睡,极是沉酣,鬓边压住一朵丰硕木槿,盈白如玉的腕子压在绣褥里,落出了浅淡的花纹印子。等人再醒来,沐浴更衣,那股惺忪慵懒劲儿散完,水嫩眉眼流转间则是一股清新活泼的明秀了:

  “咦,天大亮了?怎么不喊我?”

  纨素笑嘻嘻把她朝镜子前一按,灵巧给翻出梳子,又一边推过妆盒让她自己挑花钿:

  “一夜只磨牙,哪里能叫得醒?”

  啊,嘉柔脸上一热,红腾腾的成片,不知是害臊还是羞恼:“怎么会,姨母说我早不磨牙了,我不是小孩子,怎么会老磨牙……”

  从镜子里一打量,嘉柔那模样真成一朵娇羞的水莲花了,眉低下去,眸子里的光芒也被垂下的长睫掩住。脸皮真薄,纨素忍不住想继续逗嘉柔,故意摆出一张发愁的脸,“岂止是磨牙,姑娘你还流了一枕头的哈喇子……”

  “纨素,”崔娘抬脚进来,听人正嘴里胡闹,一脸严肃地走过来拿过马蹄形玳瑁梳篦,仔细顺嘉柔那一头乌黑青丝,“这里是舞阳侯府,规矩大,柔儿是客,眼下逢着定亲,更得注意不能失了脸面,我看你嘴里横竖没一句像样的话是想回凉州去了!”

  吓得纨素连忙“好崔娘”一叠声叫了通,崔娘睨她,数落几句见她知道了轻重不再啰嗦,亲自看着嘉柔用饭。

  纤腰笔直,一拿一放一食一饮都很有规矩,咀嚼更是悄无声息,嘉柔这些举动落在崔娘眼里,这方满意颔首。

  “姊姊呢?”嘉柔遮袖拿青盐水漱口时问,一转头,去看外头动静。崔娘跪坐到她身旁,给嘉柔准备补唇脂,先涂茉莉花汁,润透了,再点上几点,示意她抿嘴儿,薄薄上这么一层便已是妩媚鲜妍到极致了。

  “夏侯夫人起的是真早,我说我人老觉少,她倒起的比我还早。天蒙蒙亮时,她过来这院怕你是要晏起,告诉我,近两日大都督就要班师抵京,今日先陪她舅姑去北邙山祭祀,你醒后该做什么做什么。”

  以往这个时候,在凉州,盥洗用餐后,不是做女红便是读书写字。或者,跟姨母带着一干人去街上看热闹,有西域的胡人吞刀吐火,易貌分形。再不济,还能跟仙仙一道上城墙,趴在垛子那往下看来往的商旅过关卡,驼铃一晃一晃的,头顶上还有苍鹰的清啸,风则在裙角乱窜。

  嘉柔略觉无赖,和纨素崔娘把带来的东西分门别类摆好放好,干等夏侯妙回来。

  如此过了两天,倒做成几样事:拜见了大都督的夫人张氏,对方端坐上首,面容平和,五官依旧很美,一双眼睛格外地亮仿佛什么都能看透似的。她至始至终没说什么话,最后,只是交待夏侯妙要照料好嘉柔。

  夏侯妙又带女儿阿媛过来,正是髫稚之年,雪白可爱,见了嘉柔稍稍怕生,按母亲吩咐脆生生喊了句“柔姨”,倒让嘉柔闹了个大红脸。

  在凉州,连喊她姊姊的人都没有,她是最小的,如今已经被人称作“柔姨”了。嘉柔一双眼睛温柔腼腆地带了笑意,望向夏侯妙。

  那眼神,有懵懂,有新奇:当了娘的人是什么感觉?她心里乱乱的,又觉得羞,一个大姑娘家亲都没定,怎么想到当娘的这种事了?

  “柔姨,我怎么没见过你?”阿媛见嘉柔温柔可亲,很快熟络起来,隔壁就是夏侯妙作画用单独辟出来的两间屋子,她偶尔随母亲过来,一抬脚,顺道就溜到了嘉柔的住处。

  嘉柔端详她面相,总觉熟悉,似曾相识又说不上来,阿媛的样貌并不像夏侯姊姊。

  “是呀,我从凉州来。”嘉柔笑吟吟把从凉州带来的小玩意儿取出,阿媛不识,眼睛里满是雀跃,“这是什么?”

  “骨笛,用鹫鹰翅骨做成,我吹给你听。”嘉柔笑着朝嘴边一放,手指一搭,音色极是清亮,别有风味,是小阿媛不曾听过的。

  “凉州在哪儿?那都有什么?”阿媛坐在紫檀镶楠木心的杌子上,脚丫轻荡,小脸一派神往,她觉得嘉柔手里的骨笛神秘极了,凉州也神秘极了。

  嘉柔笑眼弯弯,朝她小巧秀挺的鼻子上一挺:“凉州呀,有的东西可多了,地上有大漠,雪山,芨芨草,骆驼,天上有鹞子和秃鹫……对了,夜里还能听见啊呜啊呜的狼叫!”她顺势做了个吓唬人的动作,阿媛身子一歪,惊异地睁大了眼睛,险些掉下去。

  嘉柔扶稳了她,咯咯笑起来,再定睛,见阿媛不错眼地盯着自己看,便问:“怎么了?”

  “我母亲从不这样笑。”阿媛认真说,又补充道,“我们府里没人像柔姨你这样笑,我母亲都是这样笑,你看。”小孩子正襟危坐微微一笑,极淡极浅,那神情,端庄温婉却莫名疏离,把个夏侯妙平日神态学的惟妙惟肖。

  嘉柔笑容慢慢褪去,不知怎的,觉得哪里怅然若失,她把阿媛往怀中一抱,骨笛塞到小手中,教她拿捏,甜蜜蜜地往那白嫩嫩的小脸上蹭了一蹭:

  “我教你吹骨笛。”

  “柔姨,母亲说祖父和父亲明天就回洛阳了,你说,父亲从辽东也会给我带鹫鹰做的骨笛吗?”阿媛紧挨着嘉柔,小声地问。

  辽东?嘉柔出了片刻的神,那人的模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她轻轻蹙眉,听阿媛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说,“我也好久没见舅舅了,柔姨,你能带我去舅舅家吗?”

  嘉柔回神,摩挲起阿媛的小耳朵:“舅舅忙呀,你舅母又病了等她好了,我一定带你去。”

  是夜,嘉柔睡在帐子里被褥铺陈地似乎厚了因而出了些微的汗意,外头风声过竹,犹如雨下,到了后半夜终在不安生中倏地坐起。她做了噩梦,那人的环首刀似乎依旧贴着自己的脸颊,凉且血腥,嘉柔呆坐一阵,面颊躁红,她怎么梦到这人了?

  腰眼微酸,下意识用手一摸,被褥里温热粘濡的一片,不用看,嘉柔也知道自己这是来癸水了。她臊了片刻,什么人都没喊静悄悄收拾了自己,随后躺下,枕着风声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下次周六更,邪魅一笑。

  第9章 一捧露(9)

  辽东大捷,小皇帝心里自然欢喜,有模有样地问起有司仪典进程。得知大都督把人口内迁,又是屠城,心里琢磨不透到底是好与不好,大将军刘融在旁边不管他孩童心思,点了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大都督之弟桓旻来主持郊迎供奉礼仪。

  这是天子登基以来,国朝迎接的第一场大胜。

  当日,百官一早到齐,由御史中丞点卯,事后天子坚持亲迎以示宠渥,只是一身行头,里里外外,不知叠累了多少件衣裳:九彩衮龙袍、白玉革带、锦绶,一样不少,尤其腰间御剑,因他身量尚矮,刻饰于腰胯骨处,十分别扭。

  桓睦的大军在京郊整顿驻扎,天子诏令一到,浩浩荡荡一众人,军容整肃,除却甲胄与武器碰出铿锵玉响,再无杂音,在烈烈大旗下入了洛阳城。

  城上立着矜持的小皇帝,城下,则是首辅大将军刘融亦着甲胄,他生的高壮,容貌甚伟,此刻据于马背神情傲然。身后是其胞弟中领军刘放和中护军夏侯至领衔的黑压压洛阳城禁军。

  见桓睦到了,小皇帝忙从城墙下来,乘辂车而出。此刻,金鼓咚锵,彩旗挥舞,宛如一个云霞世界。桓睦已离马而来,他战甲在身,虽有无须跪拜殊荣,却仍单膝跪倒深深拜向眼前:

  “臣桓睦叩见陛下,陛下亲迎,皇恩如此,臣惶恐。”

  听他如此说,后头一众裨将副将纷纷跪倒称颂谢恩,小皇帝转身看了眼大将军,才托桓睦起身:“大都督去国半年,听闻一直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战不旋踵才得今日之胜绩,朕当亲侯大都督。”

  几句事先被教好的虚话,小皇帝自觉说的完满,很是快慰,往大将军那又是一瞥,似要个赞赏的眼神,果真,刘融那修饰整齐漂亮的胡子稍微动了动,对小皇帝略一颔首。

  悠悠说道:“陛下,可以请大都督策马入太庙了。”小皇帝心潮澎湃,由四朝元老须发皆白的领军将军蒋济率禁军在前领路,往内城方向行进。

  身后百官当即起身随行,最前方小皇帝已换乘“八骏革辂”。这时候,金鼓大作,欢闹震天,声闻十里,自这一干人入了内城,两旁京城百姓,早倾巷而出,充塞夹道,越发衬得场面蔚然壮观,热闹极了。

  这样忙到庆功宴开席,太后出来,诸将忙又起身再拜。

  太后出身河西大族,西平郡人,先帝弥留之际方立其为后,养子齐王继位,尊皇太后。

  未至三十的妇人,蛾眉杏眼,华服之下四平八稳。烛光映面,那一双眼睛里情绪泛泛,跟桓睦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官话,觥筹交错里,目光似有若无从桓行简身上滑过去了。

  这样的目光,不是第一次了。

  桓行简遮袖饮下太后遥敬过来的一盏酒,蜻蜓点水的,两个成熟男女的目光相遇即分。如他所料,一片残山剩水之后,大都督、领军将军、太仆等一干加起来有几百岁的元老们被太后留了下来。

  包括身为散骑常侍的他,和另一员外散骑常侍。

  太后移了宫,往榻上一坐,美目流转,见底下一群快要入土的老头子们眼不明嘴不清地站定了,一个个的,怎么瞧怎么萎顿,连平时精神的桓睦也不知是否为行军所累,看着竟不及之前印象里的矍铄。

  那张口脂红艳的嘴唇便幽幽泻出一丝哀怨来,刚还端庄平和的太后,换了面孔:

  “今日,见大都督凯旋,我终有了指望要讨个公道。”

  说着,眼中淡淡的嫌恶掠过蒋济等人,毫不遮掩,反正老头子们都耷拉着眼皮,也看不到她。

  “臣不敢,大魏在陛下和百官身上担着,太后的指望也正在陛下和百官。”桓睦面色潮红,像是不胜酒力的模样,他的确饮了不少酒,嗓音也跟着疲惫。

  太后心底冷哼,忍不住腹诽桓睦:自己什么还都没说呢,老狐狸,不过真的是一只“老”狐狸了,让人丧气。

  于是,脸上那两道细眉弯弯一蹙,掏出帕子,在眼角按了按:“大都督出征在外,恐怕有一事还不知道,大将军好大的动静,奏请陛下要将哀家迁永宁宫,说陛下十岁了,当与老师重臣慢慢学习处理国事,哀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当与陛下分开……”

  话到此,太后则完全是一副柔弱寻常女子的模样了,眸中晶然,越发幽怨,“陛下才十岁,大将军这是要离间我天家骨肉,不肯全我母子伦常,我倒想知道,大将军既要迁我至永宁宫,他又几时还政于陛下?”

  不等桓睦开口,真的低泣起来,“当初,先帝临终将陛下托付于大将军大都督,亦托付我,这让哀家百年之后见了先帝,从何说起?”

  坐上的太后,哭起来嗓音妖妖细细,梨花带露,直哭的一干老头子手足无措,纷纷劝慰。

  “尔等同为肱骨,侍奉我大魏几代帝王,如今,怎么对着个大将军竟连一句也劝不来?日后又有何脸面去见先帝?”太后抽抽噎噎,趁机把蒋济等人数落个遍,“你们倒是说,我不过照料陛下起居琐事,人伦而已,岂是干政了?”

  蒋济等面面相觑,心里何尝不想发作,大将军辅政以来起先还与他们这些老头子商量着来。好景不长,正始二年夏伊始大将军越发我行我素,中枢人事浮动极大,制度更是乌烟瘴气乱面目全非。

  发泄完毕,太后臻首低垂把泪水一收,轻轻透上口气,只盯着桓睦,逼他表态。桓睦抬首望向太后,倒也不避对方目光,苍然说:

  “昔年文皇帝有诏书不准后宫辅政,可陛下年幼,当全太后与陛下母子亲情,大将军虽为社稷故,确是操之过急了。”

  说了等于没说,但话落到耳朵里受用几分,太后这才颤巍巍把鬓间松动的金钗慢慢扶正,不置可否,慢条斯理说起另一事:

  “我近日督促陛下读书,读的《左传》,”她把手一伸,搭在婢女腕子上,起身走了下来,轻移脚步,裙摆拖得老长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在水磨金砖下,莫名悦耳。

  “读到襄公二十六事,卫献公说,政由宁氏,祭由寡人,陛下不太懂问起我,”走到立在一干老臣身后的桓行简身边,暗香浮动,太后眼眸余光瞥他,“我不过一介妇人,哪里懂《左传》,散骑常侍是陛下近臣,常伴左右,如今回来了要用心匡扶,第一件事就是告诉陛下,什么叫政由宁氏,祭由寡人。”

  两人离得极近,近到太后捕捉到空气中年轻男人身上的纯粹气息,那样的沉,那样的深,他衣袖间的沉水香冷清而又浓烈地直往心尖上滚,沸水般过了个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