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小门小户

小门小户 第105节

小门小户 晨晓茉莉 7479 2024-06-30 06:24

  看着柳二丫明亮的大眼睛,陶砚没忍住,伸手在她的腮帮子上捏了一把,“是,我的好娘子。你赶紧先睡吧,我明天让人去打听一下,给你选了好的来。”

  柳二丫捂着脸,剩下的半点睡意都被他弄没了。

  于是干脆坐回床上等他回来。

  第二天,柳二丫睡到了日上三竿。

  吃过了大妞煮的早饭之后,她再陪陶蓁玩了一会儿,然后母女两个才坐上轿子出门,大妞则留在家里。

  不过出门的时候,柳二丫想到现在二牛和许婶子陪着婆婆出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家里只剩下大妞一个人在,她多少觉得有些不便。这次要买田置地,正好再买两个丫鬟和一个小厮吧。

  小厮就让他跟在陶砚身边,丫鬟则她自己留一个,尤其是出门的时候,有一个丫鬟跟着的确方便很多,剩下的一个则留着伺候婆婆。就是不知道唐员外家和吴员外家这次除了卖田地和铺子之外,有没有好一些的丫鬟卖。

  从她婆婆的身上,柳二丫发现这些大户人家家里很会教导丫鬟,如果那么合适能遇上两个像她婆婆那样明白事理的,正好可以买回来。

  这样家里能省很多事情。

  想到这里,柳二丫又想起了秋棠姨娘。

  之前对方拜托自己,如果有一天她被卖了,就请自家帮忙将她买回来,并且还把大半辈子的积蓄交给了她。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等回头唐家的案子结了,就要让人去打听一下被关进去的唐家人要如何处置,还能不能再放出来。如果可以,就要想办法把秋棠姨娘买回来,毕竟她和婆婆还有几分旧情在,这样也算不负重托了。

  柳二丫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娘家。

  她掏出一个银角子付给轿夫,然后牵着陶蓁的手来到家门前。

  “外婆,外婆——”

  陶蓁挣开柳二丫的手,兴致勃勃地拍着门,朝里面喊道:“外婆,外婆你快开门啊,蓁蓁来了,就站在门口呢。”

  那理直气壮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才是她的家呢。

  柳二丫看得一阵好笑。

  “来了来了——”

  金氏正在里面忙活,听到外孙女的声音连忙走过来开门,“你们怎么来了?哎呦外婆的乖蓁蓁,用过饭了吗?”

  陶蓁大声地回答:“用过了,今天喝了鸡汤。”

  金氏:“鸡汤好,养身子,快进屋来,外婆这里有好吃的果子。”

  柳二丫牵着女儿进屋,“娘,爹在吗?”

  “你爹去码头了,他说最近那边不太安稳,所以一大早就去了,还没回来呢。”金氏看着女儿,“你找他有什么事,要不娘找个人去喊他回来?”

  柳二丫想了想,“算了,我先跟娘你说吧,等爹回来你再告诉他。”

  于是她就把最近县城里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不过她没有说温家大半夜来找自家卖田地的事,而是换了一个说法,“事情就是这样了,因为长河帮的事,现在唐家、吴家这几家大户忙着脱罪,于是变卖家产。”

  “娘你和爹以前不是也想买田地的吗?”

  “现在时候正好,大的买不着,但小的买上几十亩还是行的,若是你和爹的银子不凑手,我那儿还有一些。”

  金氏先是被唐家这案子的内情震惊,她最近听人说过好几回了,没想到真相居然是这样的,说给当家的听,他恐怕也要吓一跳。后面又听到说城里有人家卖整块的地,她顿时又把这些忘了,转而关心起地来。

  他们二房的地还是近二十年前分家的时候从老宅那边分出来的,后来虽然陆陆续续又添了些,但总数还不够二十亩。

  不是不想买更多的地,而是遇不上合适的。因为他们家想要买一个地方的,不要这个村子一亩,那个村子两分,零零散散的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就一直等到了现在。

  现在听女儿说有小块的地卖,金氏顿时大喜过望,“家里是要买地,每年单靠你大姐和大姐夫送来的那些,刚刚够自家吃。但我们还有个铺子呢,总是到外头买米面也不好,自家若是有地,便能多种一些了。”

  “现在家里攒了差不多有五百两银子,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等你爹回来的时候我跟他商量一下,就都拿出来买地吧。”

  “五百两应该也能买个四五十亩了吧?”

  金氏激动道:“哪儿的都好,我们不挑,买下来之后就像你一样租给别人家种,我们每年只收些租子就行。”

  于是没过几日,柳树根买下了另外一个镇上的三十五亩地,得到消息的柳盼儿也买了二十亩。而柳二丫手里的地已经够多了,所以她没有再买,而是掏出三百两从唐五老爷手里买下了临街的一处商铺。

  半个月后,张知县把长河帮一干人等判了几十年的牢狱,把唐大老爷和唐四老爷及其参与的管家、小厮等人判了流放,再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分别判了罚俸、抄家、牢狱等等之后,整个石县的局势,几乎形成了颠倒。

  唐家风光不在,家产十不存一,但好在大部分人都平安无事。有名有姓的妇孺们被唐五老爷接了出来,但其他的下人则被官府择日发卖。

  而吴家在变卖了许多产业之后奄奄一息,他们连自家的大宅都卖了,搬到了乡下过起了普通地主的日子。然后受此惊吓,吴员外没两个月就病死了,他一死家里就闹着分家,最后嫡出的继承了家业,庶出的被扫地出门。

  温家也死了人,不过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因为温家底蕴深,这次几乎是掏空家底买下了唐家和吴家的许多产业,一举成为了本县最有钱的大户人家。

  其他的比如周家、张家、李家、陶家等等或是搬到了更大更好的宅院里,或是低调地置办下了上千两的家业,外啾恃洸人说起来,也算是本地有名有姓的了。

  柳二丫也趁此机会,把被官府发卖的秋棠姨娘买了回来,并在她的介绍下另外从唐家被发卖的下人里买了两个老实能干的丫鬟,以及一个勤快嘴甜的小厮。

  这些人都是唐家之前从外地买来的,在石县没有亲人。原本以为唐家没了,自己要没有着落,天天担心着自己不知道会被卖到什么地方去,没想到居然能被陶家买下,来到陶家之后发现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他们做起事来自然是勤勤恳恳,于是皆大欢喜。

  当半年后丁氏探亲回来,就发现家里已经变了样了。

  第113章 回家(正文完结)

  夜幕降临, 一辆马车缓缓地朝挂着‘陶宅’的陶家驶来。

  前面驾车的位置上,坐着一大一小的两个男子,大的那个壮汉留着络腮胡, 腰间还绑着一把短刀,小的那个只有十二三岁, 提着缰绳一副机灵模样。

  而马车里面,则坐着二大一小三个人。

  一位很明显是主家, 她年约四十,头上插着两根银簪,身上则穿了一件半旧的绸衣, 一左一右两只手里还分别套了一个手指宽的银镯。面容虽有些憔悴, 但一看就知道是没有干过重活的模样。

  另外一位年纪大些, 身着布衣, 不但挽发用的是铜簪, 一双手上还布满了老茧,脸上就更不必说了,长满了皱纹。

  至于剩下的那一位, 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

  她的身上穿了一件八/九成新的布衣, 头上用布条扎了两个双丫髻,皮肤有些黑,但那溜溜转的眼睛还挺耐看, 就是表情有些紧张。

  “姨婆,我们到了吗?”

  这一行人就是探亲回来的丁氏等人了, 至于这位陌生的小姑娘,则是丁氏从路上带回来的侄孙女。

  丁氏朝外面望去,“差不多了,过了前面那座宅子就是。”

  小姑娘顿时松了一口气, 但又更紧张了起来。

  许婶子见状笑道:“忍冬姑娘,你不用担心,老爷和太太都是和善人,家里还有另外一位蓁姑娘,比你要小一些。”

  小姑娘明显地松了口气,对这位一路上对自己多有照顾的老人露出了一个缺了两颗门牙的笑脸,“嗯,谢谢许婶子。”

  “吁——”

  坐在前面的镖师一拉手上的缰绳,马识趣地停了下来,正好对着‘陶宅’的门口,这位镖师仰头看了看侧方,然后对后面的马车道。

  “老太太,到了。”

  马车上的许婶子马上就动了起来,“哎呦可算是到了,老太太你等一会儿,我先把这凳子摆下去,这马车高着呢。”

  不过还没等她动手,那位小姑娘就抢先跳了下去,并朝许婶子伸出手来,“许婶子,你把凳子给我吧,姨婆你小心些。”

  马车上的三人正在下车的时候,前面的两人早就跳了下来,二牛更是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台阶敲门。

  “开门,快开门,老太太回来了!”

  在前院打扫的是新来的小厮三牛,他一听到这话顿时想起刚来的时候,曾听另外一个丫鬟大妞说过家里的老太太出门探亲,估计差不多要回来了,要他留着神。但左等右等一直没见到人,没想到今天突然等到了。

  他当下顾不得扫地,连忙拿着扫把往角落里一扔,然后就跑过去开门。

  “来了来了!”

  门吱吖一声开了,还没得二牛诧异家里怎么会多了这么一个人,就见那人望着他讨好地笑道:“想必这位就是二牛哥了吧,小的是太太半年前买的小厮,叫做三牛。”

  “老太太可是回来了?”

  “小的这就去告诉老爷和太太。”

  于是在第二进的陶砚与柳二丫二人,就知道出去了大半年的丁氏终于回来了,两人喜出望外,连忙带着陶蓁出来迎接。

  一番寒暄过后,激动地抹着眼泪的丁氏被迎进了屋内。

  陶砚关切地问:“娘,我原本以为你半年左右就回来了,没想到却过了九个月,娘你们耽搁了这么久可是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

  丁氏看着儿子,“没什么事,就是我们到了之后没有多久,我那个大伯就去了,所以我们就在那边多待了一阵子,等丧事办完了,年也过完了才启程。”

  “对了。”

  丁氏左右张望着,然后招手让丁忍冬过来,“忍冬你过来,”她拉着丁忍冬的手对陶砚和柳二丫道:“这个是忍冬,我那个大堂哥的孙女。”

  柳二丫惊讶,“大堂哥?娘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他半路上就被卖了,而陶砚收到的信里也没有这个人,现在是找到人了吗?”

  丁氏唏嘘,“这事啊,说来话长。”

  原来在丁家将丁氏他们买了,然后家里还是没有熬下去开始逃荒之后,家里的老人们便后悔了。既然都是活不下去了,那还不如不要买,一家人在一起。所以基本上老一辈临死前都抓着小辈的手,让他们有机会就把人找回来。

  只可惜丁家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人家。

  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所以在经过了逃荒、失散、瘟疫、民乱等种种波澜之后,丁家上下只剩下了两个人。

  一个是丁氏的大伯,另一个则是她妹妹。

  虽然全家只剩下了两个人,但丁氏的大伯并没有放弃寻找被卖的两个孩子,也就是丁氏和她大堂哥,而且因为全家都死了的关系,他对之前被卖出去的那个大儿子就更愧疚,将他找回来的心也就更执拗了。

  每次听说有人回乡,他都要去看看,一方面是看看还有没有亲人在世,另一方面就是看看自己的儿子和丁氏有没有回来。

  只可惜的是,每一次他都失望了。

  正在这个时候,陶砚的信到了县衙,已经生病了的丁家大伯知道丁氏还活着,又强撑了一些日子。等见到了人,听完了丁氏的讲述之后,那一口气就再也支撑不住了,临死前抓着丁氏的手拜托她找一找自己的儿子。

  “我想着,当年我妹妹能够平安归乡,一定少不了大伯他老人家的功劳。所以就答应了下来,想着回来的时候问一问。”

  “毕竟我还记得当初我们是过了一条河之后,我那个大堂哥才被卖了的,所以回来的时候就一路打听,没想到还真的找到了。”

  丁氏感叹着。

  她的那位大堂兄,当初被卖到了当地的一户人家,后来又在主人家的做主下和那户人家的一个丫鬟成了亲,生了孩子。只可惜他命不好,这么多年下来不但他自己和那个丫鬟劳累过度去世了,就连儿子和儿媳妇也没有留住,只留下了一个姑娘。

  既然人找到了,那丁氏自然不会让大堂哥唯一的后人在那户人家做丫鬟,以后重复她奶奶和她娘的命运,到了年纪就被主人家胡乱许配给家里的小厮。

  于是就出面给她赎身,带了回来。

  “这个就是忍冬了。”

  丁氏道:“以后就在家里住着,对了陶砚,你这两日记得写封信过去,就说人已经找到了。但我们这里离木棉县太远,来回都要半年,所以我就不带她回去了,等她长大了如果自己想去那就去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