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山里汉宠妻无度

第二百三十五章 每天给她送两个馒头

山里汉宠妻无度 一壶清酒 3832 2024-06-30 06:14

  苏红珊每天都很忙,压根就没空搭理老苏家人,他们只要不来招惹她,她压根就想不起他们。

  知道这事儿的时候,已经是苏翠兰住进苏家三天后了。

  还是村里一个好八卦的老太太专门拉住了她说给她听的。

  苏红珊听到的时候,确实怔了怔,也确实没想到苏翠兰竟然会被休,那陆轻雪竟然真的不管苏翠兰就这么走了?

  不过她走了也好,省的她有事没事的就来恶心她一下。

  “你是不知道那苏翠兰有多惨,就这几天,我都看到好几次老苏家人打她了,要做一家所有人的饭,还得伺候那一家子,大大小小的活都是她在干,哎呦,你是没看到,这才几天啊,那孙翠兰就瘦的不成样子了。”

  老太太拦着苏红珊,不住的唏嘘着。

  苏红珊淡淡的笑着,对这也并不意外。

  就老苏家那些人,苏翠兰现在没了女儿撑腰,又被陆家休了,老苏家人能不磋磨她才是怪事。

  “以前苏翠兰没嫁人的时候,老苏家人虽然也磋磨她吧,但也没现在这么过分,这女人啊,要是没了撑腰的,是真没法过啊,可怜啊……”

  老太太拦着苏红珊在这边念叨,不远处见到的,也都凑了过来。

  一看这样子,苏红珊哪里还敢多呆,赶紧就借口有事走了。

  不然的话,按照村里这些老太太八卦的程度,等下她就别想走了,肯定是这个拉着她说两句,那个拉着她说两句,估计没小半个时辰她就别想脱身了。

  她这可还有事呢。

  苏红珊走了,几个老太太还围在一起说老苏家的事情。

  苏红珊摇了摇头,去窑厂转了一圈,把该安排的都安排下去,就准备要回家去了。

  可才刚走了两步,就看到不远处有个人躲在秸秆堆里不住的哭着。

  苏红珊皱了皱眉,闻声看过去,就见苏翠兰一身都殴打的不成样子,手里拿着一个窝窝头,躲在桔梗堆里一边哭往嘴里塞。

  似是听到了动静,她动作飞快的把窝窝头往身后藏,看到是苏红珊的时候,明显愣住了。

  苏红珊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默默的离开了。

  听村里人说了苏翠兰惨,可也没想到竟然惨成这个样子。

  这才几天啊……

  犹记得前段时间她在老苏家住着的时候,一身衣服虽然不是上等的绸缎,却是十分体面的,头上还有银钗,银耳环银耳坠,收拾的体体面面的。

  可现在,头上应该是被人揪着头发打的,有一块头发都被拽光了,直接露出了头皮,脸上更是鼻青脸肿,露出来的胳膊上连一块好肉都没有。

  短短几天,人就看着比外面街上的乞丐还要惨。

  最少人家乞丐虽然穿的脏乱点,吃不薄穿不暖到处流浪,可人家身上没她这么多伤。

  苏红珊叹了口气,心情不是很好。

  陆轻雪和她有过节,老苏家人和她有过节,苏翠兰以前也没对她好过,按说这种事情她不应该管,苏翠兰也不值得她同情。

  可看到她那样子,她的心里依然很不适。

  从苏翠兰的身上,她更认识到了这个社会的残酷。

  如果是现代……

  罢了,还是不想这些了,她已经在这个时代,还是既来之则安之吧,现代社会的东西,也没必要去想了,也没有值得她留恋的了。

  “立秋,拿两个馒头去放到村口的那个秸秆垛里。”

  顿了下,她又道:“以后每天去放两个吧。”

  就当是她心善一回吧,反正家里的馒头也多的吃不完。

  “夫人,这是……”

  立秋刚要多问一句,就被立春拦住:“别多问,夫人让你去你就去。”

  立秋也看出苏红珊情绪不高,没敢多说,赶紧去厨房拿了两个馒头朝着村口的麦秆垛去了。

  麦秆垛里一个人都没有,立秋也不知道夫人让她拿馒头过来干什么,不过还是听话的把馒头放在了麦秆垛里那个看着像是有人呆过的小洞里。

  苏红珊很忙,交代了立秋一句后就去了做润肤膏的小屋子。

  第二天的时候,玉娘把做好的衣服拿给苏红珊看。

  苏红珊一一看过,对玉娘的手艺很是满意。

  玉娘看苏红珊满意,也放下心来,问道:“夫人,还要给小姐少爷们做些衣服吗?天越来越暖和,春衫也该做起来了。”

  苏红珊想了下点头:“给三个小家伙也一人做四套,两套薄衫,两套夹袄,再给府上的人也一人先做两套夹袄,薄衫的话你这边慢慢做着,不着急,能来得及穿就行。”

  苏红珊说着,就拿了十两银子交给了玉娘:“这些银子你拿着,改天让小萝卜带你去镇上挑选布料。”

  家里还剩下的布料都是张夫人送的,都是好料子,这样的料子给下人做衣服肯定是不合适的,还是要去扯布料,不过这种事情交给玉娘也就行了,没必要她再去专门跑一趟。

  “好的,我先把夫人小主子们的衣服做出来。”玉娘说道。

  “好。”苏红珊应了。

  苏红珊把给韩大壮做的衣服收起来,估摸着韩大壮这些日子回来,正好能穿上夹袄。

  向阳村十岁以下的大约七八十个孩子,不过这其中只有三十多个报了名要上村学。

  剩下的,要么是家里两个孩子,只能供得起一个,要么是女孩子家里人不让去读书,再要么就是觉得读书没用,自家孩子不用读书的。

  而基本上十岁以上年龄稍大一些的,能给家里分担一些家务的,家里人都不会让去读书的。

  对于这种情况,苏红珊也没办法,事实上,一个村里能有三十多个报了名要上村学,已经让她意外了。

  虽说上村学免费,可笔墨纸砚也不少用银子。

  因为只有一个老童生一个夫子,苏红珊和村长等人商议后,也没把村学建的多大,就一个大教室,外加两个书房。

  村学是苏红珊窑厂里提供的砖,青砖大瓦房建的足够大,还带了院子,大门上上书向阳村学几个大字,对于镇上或者县城里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对于向阳村的人来说,就已经足够气派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