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现在正在挖掘的正是淮水靠近南侧的一方,马上就要完工。
有经验的领队们抬头看了一下天气,又来到河边测了测水位,眉头不由皱起。
“这马上就到汛期了,希望不要出大事才好啊。”
汛期是河流水势最盛的阶段,并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发生在汛期。
而南方是出了名的多湖泊河流,再加上每年的降雨量多,出现在南方最多的就是洪涝灾害。
至于干旱,有史以来少的可怜。
天上“轰隆――”一声,刚刚还是艳阳天,转眼之间就迎来了暴雨,把正在干活的众人们给淋了个落汤鸡。
怕发生意外,领队们连忙让河道里面的工人们快点上来。
早就十分熟练的工人们顶着大雨开始往岸上跑去,雨水混合着杂乱的脚步,众人脚下的泥土很快就变得泥泞一片,距离远一些的鞋子已经陷到了泥泞里,速度一下慢了下来。
突然,正在往岸上奔跑的工人们感应到沉闷的一声,回头一望,就看见远方有水势升高,有大水自淮水河的上游快速本来。
“快,发大水了,都赶紧上来。”岸上,领队们扯着嗓子大声嘶吼道,声音隔着瀑布似的雨帘,传到工人们的耳边已经变得很小,却也让工人们猛的一个激灵,从怔愣中回过神来。
好在他们的河道还没有和旁边的淮水连通,水流就算涌过来暂时也淹没不了他们,趁着这个功夫,工人们纷纷跑上岸。
“轰――”上游水势巨大,直接蔓延上了两岸,并且去势不停的涌起更高的水花朝着远方奔去。
众人的所在地只是它的一处过路口,连歇脚的功夫都算不上。
大雨混合着洪水,落入众人眼中,瞬间满目刺疼,大水面前,岸边可不安全,刚刚跑上岸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工人们立刻往地势高的地方跑去。
“稻田。”来到高坡上,保证了基本安全的工人们下意识的关心起了自家的地来。
“靠近河岸边的田是保不住了。”领队们沉声道,和工人们同样满目悲痛。
“你们快看,河道被冲开了。”有工人看到下方的形势不由惊呼道。
淮水一侧,本就松动的土壤开始在洪水的冲击下一点点的薄弱起来,泥土被水打湿卷入洪水之中,很快的,在众人的注视下,他们施工队最后的一点工程被洪水帮忙打通。
他们挖掘的河道深而宽广,河道走势蜿蜒起伏,这样可以有效的减缓洪水冲击。
只可惜,面对这滔天洪水,一两条的河道分流根本不起作用,它该肆虐还肆虐,分流的河流就像是一根手指似得,根本撼不动洪水这根粗大腿。
好在汛期即将来临,官府已经提前通知百姓们去水少的地方进行躲避,可惜房子百姓们带不走,只能随身带上值钱的东西躲避。
大多数百姓们的房子可用不上砖瓦,除了房子需要房梁固定以外,墙壁什么的,基本都是泥巴混合着干草和成糊起来的。
洪水一来,稻田被淹没,房屋也被洪水浸泡坍塌。
南方洪涝起来可不是一两处,而是靠近河流的地方都有可能,如今又有天上的雨水助势,让水灾的架势看上去更大。
不少去查看洪水情况的人回来汇报,每次都让南方的地方官员心中一沉。
也就只有一个装好地下排水管道的郡县只是地面湿润,雨水都顺着排水管道去了别的地方,其余没有安装地下排水管道的郡县河水混合着雨水,已经来到了街道和百姓们的家中,开始往人的小腿肚淹没。
至于村子,水位线已经过了人的腰身。
“快,打开粮仓搬运里面的粮食。”眼看着大水已经蔓延上来地势偏高的粮仓,郡县的官员连忙让人去抢救能活人命的粮食。
万幸,随着玻璃在民间的普及,郡县粮仓内的粮食已经用玻璃存储了起来,哪怕被水打湿玻璃,里面的粮食依旧干燥。
安排人去聚集百姓,南方地方的官员们快速向咸阳城发送急报。
两天以后,咸阳城收到南方洪涝水灾的信息,整个朝堂顿时嚷乱成一团,纷纷提出各种救灾办法。
房屋和良田是抢救不过来了,那就争取救更多的百姓出来。
“陛下,臣记得您曾把“开仓放粮”的权限给地方官员,有了粮食,百姓们应该能支撑一段时间。”右相道。
朝堂声音渐息,气氛顿时比刚才宽松了一些。
“尽管已经采取措施,肯定也有百姓被卷入洪水中,南方正下着大雨,让他们去洪水里捞人显然不行。”
有官员提出了独木舟,船等。
“独木舟什么的太小,从北方派大船沿泾渭河快速赶往南方……”赵燕歌道。
大秦的大船是用来航行海洋的,可以抗的住海中的风浪,如今派去南方救人显然更加稳妥。
很快,北方的大船就前往了南方洪涝严重的区域。
北方的百姓们也从民报上得知了南方洪涝的消息,皆担忧不已。
洪涝啊,那灾难级别就跟着他们北方的干旱似得,北方的百姓们纷纷祈祷着南方百姓们能够平安无事。
此时距离洪涝发生已经过去了数天时间,洪涝还没有过去的迹象,府衙的人把百姓们都转移到高山上,用粮仓内的粮食暂时果腹。
下方低一点的地势已经被洪水肆虐淹没,嘴里吃着饭菜,百姓们看着下方的稻田心疼的死去活来。
所谓种庄稼就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了,他们就大丰收,一旦遇到了什么灾难,就会颗粒无收。
“那是什么?水中好像有黑点在动。”在地势高的地方报团取暖的百姓们眼尖道,直到离的近了,他们才看到那是一艘艘大船在水中航行着。
玄色的大秦旗帜迎风招展,站在甲板上的水手们手持望远镜,四处搜寻着落单的百姓们。
不是所有百姓都能幸运的吃上饭的,有的百姓跑的时候没有注意,一不小心就会被水全部包围,把自己变成一座孤岛。
这些大船就是出来搜寻南方落单百姓们的船队。
见到人了,连忙照顾着人上船,把满船的百姓们送到安全地带。
不仅如此,水手们从河中打捞上来的百姓们数量同样不少。
天下暴雨如注,连带着大船也在风雨中飘摇,尽管船上晃晃悠悠的,可是脚踩在实地上的滋味让百姓们的心头蓦然一安。
“等这次洪涝过去,以后南方的地势全都给抬高。”朝堂之上,看着从南方传来的数据,赵燕歌皱眉道。
大秦的建筑本就恢宏大气,就像咸阳宫,地势抬高了数十米,哪怕大洪水肆虐也不至于淹没到屋子里。
“还有百姓们房屋的建筑材料,等这场灾难过去,就给他们重建,让他们以后“以工代赈”慢慢的偿还。”一连数个县的房屋都被洪水彻底淹没,等洪水退去,那些房子基本也都不能用了。
良田、房屋、人畜,这次突如其来的洪涝让大秦损失巨大。
赵燕歌站在连接宫殿的走廊上遥望着南方,心情微微沉重。
公孙起过来给他披上了一件衣服,道,“你是不是再想自己出手的事情?”
“有一点。”赵燕歌道。
龙本来就掌管着风雨,也就是说,赵燕歌现在是有能力去停止南方洪涝的。
只是,他布置下去了种种救灾措施,能从根本就地解决洪涝的手段却没有用出。
那是属于“龙”的力量,也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力量。
“你现在出手,只能救得了他们一时,却救不了他们一世。”
“他们只有经历过,才能从中得出解决的经验,而不是你把洪涝停止,让他们从此以后只依赖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这样下去,那些人可是会废的。”公孙起道。
“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道。”
“一场洪涝,让南方损失了多少人口,更别说还有无数附加的东西。”
赵燕歌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建设的东西被风雨给摧毁,让他的心血付诸东流。
“有些事情不破不立,就像你说的,百姓们的房屋不坚固,等这次灾难过后,我们给他们建更好的不就行了。”
“到时候我们就把地势、排水、漏雨还有冬天炕头的情况都给考虑到,争取以后给他们来个一劳永逸。”公孙起道。
“还有堤坝拦截、分流等问题,也要考虑到。”赵燕歌接着道,心头不由轻快了一些。
大毁灭过后是就是新生,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南方洪水整整肆虐了十几天,稻田被淹死,房屋被浸泡,等到洪水退去,就给百姓们的是一片狼藉而衰败的家园。
无数百姓看着自己被毁的家眼中流下泪水,伤心的痛哭。
一时间,哀鸣声不绝于耳。
除却郡完好保存,还有一些县没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坏,村庄已经全被洪水淹没浸泡。
把人类好好的玩弄一番后拍拍屁股就毫不留情的离去,留给大秦半个百废待兴的疆域。
南方的情报系统已经瘫痪,除却某些特殊的渠道还不受灾难波及之外,中央几乎都快和整个南方断了联系。
稻田被淹,就意味着今年大米的产量减少并趋向没有,让大秦的粮食储备量一下缩水一半。
不过好在中原人一直都有屯粮的习惯,不至于灾难一来地区也跟着立马断粮。
与此同时,赵燕歌调了北方粮仓的粮食前往南方,南方沿海区域也捕捉了更多的海鲜运往南方的受灾区。
等这场风雨尘埃落定之际,百官们发现这次洪涝灾害减少的人数和财务都比以往要少。
这都多亏了赵燕歌当初给地方官员“开仓放粮”的权限,要不是官员们手中有这个权限,等请示中央,一个来回,百姓们黄花菜都凉了。
“好了,这次朝会我们讨论南方受灾一事,该如何做到预防、控制并善后等问题。”朝会上,赵燕歌道。
百官们纷纷献策。
第119章
人类和洪水抗争一事从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
最出名的就是大禹治水。
他当时选择了“堵不如疏”,如今大秦的分流用的其实也是这种办法。
只可惜时间上不够,河道分支挖的不够多,这才对这场洪水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陛下,南方的各个堤坝得加高加厚,一般来说,只要堤坝不坍塌,河流就蔓延不到岸上去,无法造成土壤流失,这样一来,南方的受灾情况就不会这么大。”
“同时我们也得警醒洪水的汛期,提前做好防御工作,这点,臣推荐道家、阴阳家、农家的人担任这个职责。”有官员道。
不管是道家、阴阳家还是农家,对观测天象都很有一手,想要提前预防,这几家人就属于这其中的专业人才。
至于善后,赵燕歌的“以工代赈”措施被满朝文武所接受。
这样一来,百姓们有了新的房屋,大秦也有了更多能用的人手。
洪涝没有干旱的时间长,可就是这短短的期间,所造成的破坏一点不亚于干旱。
整个南方都百废待兴着。
南方地方官员们收到来自中央的指令之后,就知道他们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大工程,这个工程跨越区域范围广,时间也会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