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不知道战争还要持续多久。
许吟和于彦良已经快要失去战斗力,两人只是在凭本能配合着出刀出剑,他们的眼神已经麻木,但他俩还记着一件事。
保护黄昏。
在三人的身畔,横七竖八的倒着七八具尸首。
这是很显赫的战功。
三个人,杀了敌方七八个,已经很厉害,像小说影视剧里那种,勇猛无匹的将军或者士卒杀如敌阵,砍瓜切菜的画面,基本上很难出现。
都是士卒,都为了活命而战,没有谁是弱鸡。
当然,朱棣例外。
他毕竟是天子,是以一路杀进去,大多时候都有人保护他。
黄昏和于彦良、许吟背对背而立,在两人身畔,还有无数人缠战在一起,亦有几个鞑靼士卒血红着眼睛要围上来。
号角不响,无人敢退。
唯有杀。
黄昏只觉手中的那柄本来只有两三斤的长剑,如今已是重逾千钧。
厮杀在即,无暇他想。
五个鞑靼士卒围了上来,他们看上了黄昏的头颅,这是偌大的军功,而且这几人明白,对面这三人已是强弩之末。
许吟和于彦良两人苦笑着叹气。
大概率,是要跪了。
关键时刻,远方的天穹上陈来沉闷的号角声,宛若呜咽,又如老父唤儿归。
曾经跟着徐辉祖在军中混过的许吟精神大振:“鞑靼退兵了!”
退兵!
此时此刻,没有任何言语能表达出这两个字所蕴含的喜悦。
即将围过来的五个鞑靼士卒互相看了一眼,二话不说,彼此配合、掩护着向后方撤去:军功要,但军令如山,号角响起那便退兵。
黄昏和许吟、于彦良没有追击。
他们已是强弩之末。
不由自主的跌坐在地,看着远方在骑军掩护下撤退的鞑靼士卒,看着一泼泼箭雨将追击的大明士卒射翻在地,暗暗侥幸。
幸亏没追,要不然就要迎接这几轮箭雨的洗礼。
号角依然呜咽。
榆木川的宽广大地之间,烽烟阵阵冲入天际,遍地血腥,无数残肢断剑一片狼藉,更有无数伤兵在地上翻滚……
痛苦的惨嚎声如此沉重。
黄昏挣扎着起身。
看向远方。
不见朱棣。
但见无数大明士卒奋起余勇,无畏鞑靼骑军掩护的箭雨,在己方骑军的掩护下,开始追击鞑靼撤退的步军,欲要将之撕咬住。
不用猜,朱棣必定身先士卒。
刀光剑影渐渐黯淡。
鼓角争鸣渐渐远去。
明军大胜!
没来由的,黄昏想起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飘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战争,原来如此残酷。
历史,原来如此厚重。
第259章 大明战歌
许吟忽然轻声道:“穷寇莫追。”
可惜朱棣听不见。
黄昏愣住,“有陷阱?”
许吟摇头,他终究跟着徐辉祖混了那么多年,身居战场之外,便有旁观者清的优势,看着远方道:“鞑靼的撤退极有章法,又有骑兵和备用步军掩护,主要去骑军的箭雨掩护,着实让人头疼,陛下率兵追杀,最多也就扩大一点战果而已。”
鞑靼骑军的骑射,威慑力极大。
黄昏默然不语。
那估计要不了多久,朱棣就会返回――今日的榆木川,不会是朱棣的埋骨之处,这一次的亲征,才刚刚开始。
环视四周,尸首遍野。
有大明儿郎,亦有鞑靼汉子,亦还有一些重伤之人,这一战大明胜了,是以尸堆之中的大明伤兵,迎来了生机。
而鞑靼的伤兵,等待他们的是死亡。
冷兵器时代,胜利一方不会俘虏伤兵,只会兴奋的补上两刀砍下头颅――这可是军功,且没有那么多医疗资源给敌方伤兵。
如何处置俘虏一贯是沙场之上的大问题。
所以白起为何坑杀四十万降卒――不坑杀,秦国要拿多少口粮要养活他们?
当然,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是多方面的原因。
实际上热武器时代,也有这个现象。
二战时期北非战场,意大利一支万人军队面对英军三千人的装甲军队,遭遇后意大利军队瞬间崩溃,没开一枪一炮,决定投降。
英军不乐意啊,因为之前的意大利俘虏已经很多了,又来一万人,不吃东西的么,我大英帝国凭什么让你们白嫖。
况且接受投降还不如来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于是不接受投降。
意大利一看,英军不接受投降啊,这是看不起我们意呆梨啊,让我们面子往哪里放啊,于是意呆梨士卒愤怒无比。
打。
士气和兵力占优,意呆梨竟然战力爆表,打得英军节节败退。
搞笑的是,英军战败后,意呆梨的将军竟然找到英军将军,说,你们自己看看,被我们打服了吧,和我们意呆梨比,你们的战力就是渣渣啊,所以――现在愿意接受我们投降了吧。
英军都懵逼了。
别说英军懵逼,整个世界都懵逼了。
黄昏和许吟三人,没有立即返回营地,就这么坐在尸堆里,和其他一些士卒等着追击鞑靼的袍泽归来,其中一些尚有余力的人,则开始在战场上收获战功,给敌方伤兵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