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综历史]衣被天下(无CP)

分卷(145)

  尤其是在加班地狱中的木小白,简直不能更羡慕嫉妒啦!

  在试着翘班两次都被老父亲察觉并且导致工作量骤增后,木白愤怒了。

  他决定要报复!

  他将老爷子的游记刊印出来,洒向了广大的社畜们。

  这种事不能只有我受伤害,大家一起来啊!!

  但让木白没想到的是,这个世界上的社畜虽然很多,但闲人更多。

  就在游记小说渐渐成为大家的娱乐读物之后,大明的旅游业也渐渐兴起。

  在大明开国三十年的时候,官府猛然间发现人口的流动速度比往年快多了。

  这年头离开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都需要去官府开路引。由于路途安全和开销充满着各种不确定,一般来说,除非出于赶考、红白喜事等需要,居民们都不会离开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就算出去,跨个县城也算是了不起了,但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几个往年点击率不太高的省份。

  这些人都是吃了游记的安利去旅游哒!

  在发现民众有此倾向的时候,官府的第一反应是阻拦。

  任何一个王朝都会对人口流动这件事感觉头疼。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只要把让每个人都安安稳稳地呆在他该呆的地方,那么王朝的安定度就完成了六成。剩下的两成对半分,一半给外族,一半给天灾,由此便可知,当地的地方官员发现民众的这一动向时有多头疼了。

  不过,在将情况报上去之后,上头的人却表示只要保障安全,做好对接,别的不用干涉,这就让众人很纳闷。

  如此行为,着实和他们的所学所知有所背离,但对此木白却很淡定。

  在他看来,旅游业是社会发展程度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一个标杆。

  旅游这玩意,费钱费力,能得到的东西还比较隐性,差不多就和千金买开心一个等级,堪称是奢侈行为。所以,当一部分人将目光投注到这个开销大回报少的行业上时,便证明了民众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解决基本温饱的程度。

  当然,这部分人必然只是少数,在农业时代,要全民发财是基本不可能办到,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局限不是换几个皇帝就能打破的,除非出现工农业的大规模改革,譬如出现化肥和大型农用机械。

  别看现代人不少人都嗷嗷叫着化肥不健康,化肥催产的果蔬没味道,但如果离开了化肥,世界人口起码要饿死一半。大明如今自然还没有出现化学肥料,但却有了其发展之根本,那便是石油。

  石油就是化肥的重要原材料,在相继发现用以照明的煤油、充作燃烧武器的汽油、可以用来铺路的沥青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石油产生了兴趣,想来距离发明化肥那天也不会太遥远,到时候一旦化肥被撒入田间,大明必然会迎来一场人口大爆炸。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农田里解放出来,如何吸纳和稳定这些人、如何让他们可以在社会中自然生存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而旅游和服务业恰恰是解决这种难题的最便捷手段。

  不过现在谈论这些还太遥远,而且旅游业这种高风险行业木白并不是太喜欢,他还是比较喜欢实干型行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游客们这一来一回的确给大明创造了不少财富。

  大明如今最大的财政问题不是没钱,而是缺乏可以铸造铜钱的金属。华夏本来铜产量就不怎么高,而且大部分还是深埋在地底的矿石,偏偏还遇到了喜欢把铜钱带入地下的生活习俗以及觉得中原的货币保值于是拼命薅华夏铜币的邻居们,铜钱的数量自然是越来越少。

  铜钱少到什么程度呢?少到了大明在洪武开年的时候,就不得不使用纸币这一大杀器。

  历朝历代,货币都是先铜币后纸币,前者可以有效稳定物价,后者则大多是因为缺钱而不得不搞提前消费,被这种货币政策玩死的朝代不知凡几,但像大明这样开局就刷了纸币的却绝无仅有。

  没办法,大明确实缺少铜矿。洪武帝的收复之路是整个历史上少数甚至是仅有的由南向北攻打,最后还拿下整片江山的奇葩路线,所以大明也遇到了别的朝代很少会遇到的问题开局就没矿。

  这点他们惨到什么程度呢?直到洪武十年,民间的流通货币中还有宋古钱的一席之地。

  所以,这也是洪武帝无论如何都要收复云南的原因云南可是有不少铜矿。但长此以往,无非也将重复和宋朝一样的货币死循环,尤其是大明开了海运之后。所以,当初在海运市场打开的第一时间,木白就将洪武通宝作为了主要流通货币。

  洪武帝在经济上并不敏感,他在设立通宝这一货币的时候也没考虑兑换、备用金等问题,但出于直觉,他在钞票的购买力上卡得很严实,这也的确有效地维护了通宝的尊严和地位。

  只是按照大明的规定,只能用金银兑换通宝,却不能反向兑换,所以在实际使用上通宝还是挺坑的。木白当了太子之后,第一时间就将货币的兑换比例列明并且颁布天下。

  在连续薅了日本和朝鲜不少羊毛之后,大明王朝的金银储量与日俱增,虽然还不至于像清朝那样可以将其纳入流通货币的程度,但作为备用金却已经够格了。

  有备用金以及在每个州县都设立的兑换机制的存在后,大明通宝这种携带便捷的货币也渐渐得到了外国友邦们的认同唔,只不过因为其不防水,在离开大明的时候,大部分的外国商人都会将其用光,换成商品或是直接兑换成金银,但不管怎么样,如今的通宝已经在货币界站稳了脚跟,并且得到了百姓们的好评。

  啊,顺带一提,为了防伪只便,如今的通宝至多流通三次,每使用一次就要在纸钞上打洞,三次后便统一交由户部撕毁,所以也不用担心其耐用度问题。

  但纸钞的使用也会带来一个麻烦,那就是政府的物流支出。

  运送通宝和钱币都需要官方押运,而这就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州县商贸不发达,于是,几个月才需要补充兑换一次,有些地方商人聚集,十天半个月东西就兑空了,所以还是要均衡发展比较利于社会发展嘛。

  奈何有些地方受地理所限,当真是不适合发展商业,于是旅游业便填补了这一部分空白。

  人在什么时候最舍得花钱?那无疑就是旅游的时候啊。

  平时抠抠嗖嗖下雨套个垃圾袋在街上狂奔的都市丽人们在景点为了一次漂流花15块买个塑料雨衣的可不在少数,平日里盒饭都要比对一下性价比的,在迪x尼面对人家的天价套餐也没多翻几个白眼,其余更别提景区里比长途汽车还贵的小景点车、面粉大于肉的烤肠、翻着倍卖的泡面等等了。

  总之,这些可都是钱呐,还是民众们心甘情愿拿出来投资他乡的钱。

  钱币存在个人那儿就只是废铁,只有流动起来才是货币。站在木白的角度,他是非常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只要他们别顾此失彼,忘记地里的农田,他甚至还颁布了不少政策保护游人的权益不被侵害,甚至鼓动出版社暗示游记作者们给各地的餐馆旅社留个评分,在调查后由官方颁布审核推荐名单,避免外来客们一不当心住了黑店。

  而地方的官员们自然闻弦而知雅意,在意识到上峰对此行业的看重后,他们也纷纷出力,为外地来的游客提供各种花式服务。

  在这种市场风气下,包揽一切不需要你担心的旅行社也应运而生,而旅客的增多也促进了游记的发展,游记又带动了更多的旅客,市场渐渐步入良性循环,也内卷了起来。

  天下景点虽然很多,但不是人人都想要做追风者,总有那么些特立独行者想要成为领头人,但名山大川挖掘过了,寺庙道观也都刷了一遍,文化之旅嘛他们甚至把皇太子的科考之路都走了一遍(木白:?),还有什么新鲜的可写?

  于是,在有心人士的悄悄煽动下,他们联系上了留在大明的外国商人们。

  这些商人多半都是各国大家族留在大明的管事,这些年来大明的产品开始走定位输出路线普通的瓷杯不能满足你?那绘上你家家徽的要不要?不然把你的头像画上去也成啊。

  普通的挂画觉得不好看?那咱们将其放大成墙纸如何?带回去贴在墙上,绝对世上独一份。

  总之,只要客人想得到,大明的匠人就没有做不到的。但私人订制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些,也需要信息的流畅沟通,于是,留在大明的外国商人便越来越多。

  当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主要还是自己不愿意回去。

  开玩笑,在大明他们吃好喝好穿好,街道整洁又安全,还能紧跟时尚步伐,他们干什么要回去?回去无非就是为了衣锦还乡秀一波存在,但让他们回去长住别逗了,大明清新的空气、干净的街道它不香吗?

  除了在大明,他们这些外邦必须要打卡洗澡之外,真的没有别的不舒心的了。哦对了,还有个缺点,生活费有点高。

  没办法,他们总想尝试各种新东西,这些新东西自然不便宜,这样的话靠着领导的工资就有些不够看了。所以,当游记作者们找上门来的时候,双方一拍即合,外邦商人们也很愿意吹一波自己的家乡,为大家宣传一下家乡的美好和特产,嗯,尤其是后者,他们可是职业的商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将生意放在第一位。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着海外之事的游记会出现在朱棣手里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吧?

  但说到底,无论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对于朱棣来说吸引力都不大,他或许会看个新鲜,但见多识广的大明燕王却不会将这些太放在心上。

  让他在那些游记中作为插图出现的粗糙海图中留下目光的主要还是利益。

  这种地广人稀气候好的地方是真的存在的吗?

  这种带着一两百人对殴就能说是国战的地方是认真的吗?

  这种孤身一个人跑到一块空地上只要愿意缴纳税金就能称王靠,这也太过分了吧!

  燕王朱棣,瞳孔地震。

  作者有话要说:judy:孤不是要来征服你们,孤只是要让你们长长见识。

  judy:再见了我的父亲,儿子即将远航,下次再见面的时候,儿子说不定连曾孙子的天下都给打下来了。

  judy:孤要去征服海洋啦!

  洪武帝:小子你敢,带上爹一起,一直种田也好无聊的。

  众王爷: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闯!

  愿意缴纳税金就能称王的地方是新加坡,当年的新加坡还是一荒芜之地,有一个人跑来说这地方很吉祥,给其统治者缴纳税金之后就称王了= =

  第161章

  今天,木白的心情很不好。

  事情的起因说来话长,总结一下就是他被人摘桃子了。

  或许有人会纳闷,这世上还有敢摘皇太子桃子的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还是他惹不起也不容易报复回来的人。

  是的,正是木白的叔叔们!

  叔叔不可怕,可怕的是叔叔背后还站着爷爷,惹了小的老的上,老的上不来了会让他爹上,后果很严重。小白不想尝试,但不去试试他又咽不下这口气。

  毕竟,毕竟那可是他辛辛苦苦从幼苗开始播种,一点点洒水施肥修剪,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才收获的大桃子啊啊啊!

  桃子的名字叫做太平号,是一艘挂着三张主帆、两张辅帆的大型远洋船。

  在如今这个一帆两帆顶天的时代,这艘拥有五帆的船使用的可是当今最顶级的制船工艺。或许有人会觉得五张风帆,其中还有两张是辅助的小帆着实称不上多,但事实上大明不是不能给船挂上更多的帆,只是这样的构造在如今是最科学合算的。

  船帆的搭建并不仅仅是一张隔水布那么简单,如今的船桅是实木搭建,要撑起一张帆就需要一根配备的船桅,而单单这根木料就重达三百多斤,更不提其需要配备上的帆布、嵌入铁丝的缆绳、拉动船帆的手拉盘等等了。

  也就是说,在如今什么货物都没有安装的情况下,太平号需要承担的负重就有一吨有余,而以木料为主要材料的船只本身的负重也不过二三十吨,因此,除去骨架,留给货物的载重已经十分有限。

  硬条件摆在这儿,在以往,除了战船之外,寻常的商船压根不会为了速度放弃载重,而战船又不追求负载,因此这种平衡寻找得十分艰难。

  在这方面大明向西方学习了不少先进经验,此前大明的船只大多沿着海岸线前行,沿途都可以得到补给,所以对速度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反倒是西方来的船只,因为船上储备粮食和淡水的空间有限,他们需要尽可能地快速穿越没有补给的海洋,所以会有意识地在建造船只时想办法将其提速。

  所以,在提升船速方面,西方的船只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先进之处。不过,很可惜的是,西方来到大明的大多是船夫和商人,并没有造船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大明的匠人们纵有不解之处也只能自己摸索,没个可以沟通交流的人。

  但这点想必在未来会有所改变,大明的皇室已经发出了招募令,在全世界寻找擅长制船的匠人,以高额的报酬和薪水将他们引来大明。

  因为消息的传播具有迟滞性,所以,大明官方还十分大方地拨付了一笔额外的费用给各位猎头们无论是谁,只要他们将有真才实学的造船匠人带到了大明,就能得到一匹锦布。

  别看单个匠人的寻猎酬劳似乎不是很高,但只要这些商人愿意,一次带来十个二十个乃至于更多根本就不是问题。

  是的,大明就是在光明正大地挖别人的墙角。

  不厚道?哎呀,良禽择木而栖,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华夏自古以来人尽皆知的道理,怎么能说厚道不厚道呢?

  当然,在挖墙脚的同时,大明也不忘培育自家的人才。在国家的政策向海洋倾斜之后,大明建造起了南北两个造船厂,北方的定在山东的胶州湾,南方的则是定在东海的瀛洲。这二者都是深水港湾,同时有天然的陆地遮蔽,可以预防大风天气对还未完工的船只有所伤害。

  其实,从地理位置上说,南方的福建、广州等地要更适合建立造船厂,但那些地方每年的飓风天着实太多。

  而且,南方多树,开山建路的过程中,这些地方有不少树木可以用来做建材,在那几处建厂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和建造成本。

  只是成也地理,败也地理,偏偏就有飓风这个无法解决的大难题立在那儿。在海湾边上能够建立起不惧飓风的房屋之前,要想在南边造船恐怕是不可能的。

  但这并不影响南方的工匠北上,前些年,大明对工匠们的服役之法进行了改动,家有余财的工匠们可以缴纳钱粮买断劳役,而这些上缴的经费则被朝廷拿来雇佣和聘请旁的工匠。

  是的,在如今的新政策下,工匠给国家干活非但可以抵消自己的劳役,还可以得到工钱,但正因为是聘用关系,主家自然有资格对工匠定下严格的工期、质量要求。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