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苗苗在帅府里睡懒觉没来,方奇把铜钱包起来:“这些铜钱不知道有什么古怪,我带回去研究研究。”老道命是方奇救的,别说这些铜钱了,就是金银财宝方奇要取去,他也会眼睛不眨一下,“方大人拿走便是了。”
再一问那个古墓的事,还真如苗苗所说的那样,就是个衣冠冢。根本没有棺椁,若不是有石碑记载,老道也不知道是唐朝末期的墓葬,墓葬的主人叫史淳儿,生平事迹未见记载。
方奇也不知道这个史淳儿到底是干什么的,好在老道年少时到处云游走南闯北,也算是有点见识,说道:“此人大概是位术士,这术士也可以是指方士或是道家会使用法术的人。但依我看这位史淳儿应该是位阴阳道之类的术士。专门走阴入阳勾魂摄魄之类的法门,非正道者所为。”说这话时还一脸的不屑。他可是正宗的茅山正派,鄙视一下这类杂学别派还是有资格的。
可是他这个茅山派却被一个不入流的小术士几百年后玩了一把,大风大浪都见过,却在这阴沟里翻船,真是讽刺。不过方奇没顶他的包,问道:“那你知道这铜钱作何之用?”
“拘魂!”老道不假思索答道。
方奇愣了愣,“你早知道用作拘魂,你还敢用?”
老道难怪脸上露出点羞惭之色,“我下墓之时,便看见里面有三个罐子,其它两个罐子已经压破了,依稀还能看到上面刻着符纹,还有个奠字,在术士的说法里奠字有镇压的意思,剩下这个罐子则是个钱字,我便倒出来,果然是铜钱。我也是自恃能压的住这些歪门邪道,所以拿过来炼化过,但还是着了他的道。”
方奇蓦然明白了,滕州古城毁于金国攻宋战火,后来又重新修建,但是建城时,西北城墙老是出事死人,后来请了个和尚也不顶用,请来了风水师,风水师让人把西北门砌上只留下个小门,这个小门在风水学上叫风门,竟然即为串风排气之用,也就是八卦上的坎门,这道门就好像人的风府穴,是专门排泄浊气之用,若是完全封闭还会出事。
这处为风门却原来是因为此处埋了衣冠冢所致,衣冠冢还不是普通人的,而是位江湖术士布的局。这可就奇妙了,刚好老道把道观建在衣冠冢上,正对着滕州西北角。只能说这老道也是个学艺不精的家伙,不然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但是这种铜钱用作拘魂,方奇还是不太明白是什么道理,老道便解说道:“得壹元宝乃是安禄山之乱所铸的铜钱,”让方奇把铜钱拿出来,比划给他看,“你看这种铜钱制作的很是粗糙,根本不像皇家所铸的那么圆润。这是钱范就没做整齐,所以铸造出来的铜钱有很多的毛刺,里面还加了很多的铅。这种钱有沙孔,老百姓不喜欢用,但却是术士最喜欢的工具。在铜钱上下咒,便可以起到拘魂的作用。”
方奇才这明白,原来有人喜欢用这种劣质铜钱便是因为这东西有沙孔,更方便拘魂之用,真是隔行如隔山啊。若不是老道行走江湖,见过许多奇怪的事,方奇还真不知道这东西竟然有这种作用。
从坟地上回来,跟苗苗说出这事来,苗苗大感兴趣,拿起拘魂钱来仔细看了半天,“老道说的还真有道理,咱们是外行,果然不懂得行内的水很深。”问起老道和十娃的病治的如何了,方奇说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苗苗幽叹道:“可怜的蔡小娥,死的还真是冤屈,不光两次死……咦,我怎么觉得不对呀。”
方奇不知道她说不对是指什么,苗苗说道:“咱们从范使郎墓里捉住女鬼,你说张太保是什么时候修炼的她才跑出来的呢?应该是咱们把女鬼给他之后,对吧。”
方奇点头,也觉得有点诡异了,按照蔡小娥的说法,她附身应该是在滕州城附近,那么他们就应该已经来到微山湖才可能发生这种事,不过一想他们在枣州可是呆了接近两个月呢,陈唐攻下滕州也不过是最近的事,这段时间里张太保忍不住把鬼魂拿出来修炼,让她伺机逃脱也是有可能的。
如此一想便释然了,“你别想多了,咱们拿下枣州再攻滕州,这段时间可不短,见到小老头问问就知道了。”
晚上两人坐在一起喝酒,苗苗问:“老道有没有觉得很惭愧啊?人家几百年前埋下的东西,他居然还中奖了呢,搞笑。”
方奇嘿嘿笑,“老道傲娇的很呢,我也没顶他的包,毕竟人家也算是名门正派的人嘛,这种话多说了就没意思了。”
本来也没什么事,两人边喝边说,一直到子时忽然屋子黑影子一闪,蔡小娥又冒出来,方奇说道:“咦,你不去地府报道,老往我这跑是什么意思嘛。”
蔡小娥款款道个万福:“奴家特来感谢二位相助。”
别方奇不高兴,就是苗苗也都有些气恼,“哎,不捉你不代表没本事捉你,你老是吓唬我们什么意思啊?”
蔡小娥凄然道,“奴家实在不是有意来吓唬你们,而是奴家这缕幽魂只怕还是要二位相助才能有脱离苦海之日了。”她仍然是那天的样子,披着一头的散发,半截身子飘浮在半空之中,这倒挺符合传统女鬼的形象。
不过方奇还是喜欢看漂亮点的女鬼,而不是虫脸,便说:“对了,我一直想问你来着,你跟范使郎是什么关系?你怎么跑到他的墓洞里了呢?”
“奴家并非是自愿要去他的古墓,而是有位江湖人把我拘去,想用我的鬼魂把范史郎的鬼魂勾出来,奴家也是被迫的啊。”
方奇心里一动,跟苗苗相视一眼,心说不会这么巧合吧,先问问再说吧,从口袋里取出鬼魂钱朝她亮了亮,“你说的是用这个把你拘去的吗?”
蔡小娥一见那拘魂钱吓的浑身哆嗦,身上魂魄聚了又散,散了又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