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鹤老与胡三老爷将麻布掀开,太孙才得见那巨弩模样,其外形与长弓完全不一样,与一般的弩也尽不相同,且体形十分巨大,与之构造竟是看不出相同来。
因两个做事儿的都是哑巴一样的人物,只得胡二老爷在一旁与太孙解释,“此巨弩一次可发射十箭,威力虽比不上火炮,然而只要能射到人,就能破甲穿骨而过。”
边关将士除骑兵外步兵多用重铁甲衣,武器也是铁制,因此战场上杀人,遇到那种浑身一套连脖子都护主的铁甲军,除非武器能伤对方眼珠,或者是从铁甲衣的铁片缝隙里去,否则都难以对对方造成伤害。关外蛮夷也有铁矿,许多精锐也是这等铁甲衣,又身体强健更为好斗为勇,穿着甲衣也挥洒得开,因此在战事中许多时候大庆虽是胜了却也消耗不少,十分吃亏。所幸还有炮台逐步改良,日渐得用。
不过有这巨弩在,就是下雨不得用火炮时,这个问题也能解决了。
巨弩形态较大,乃要用两人固定一人插箭与运作机关,只能用在城头守城之用了,换在战场中就有些不便携带。
鹤老带着胡三老爷与自己身边跟着的一个下人模样的壮汉运作了那巨弩一番,才让太孙知晓那发动巨弩的机关处正是在那巨弩的底部。
胡二老爷在一边道:“这与一般的巨弩功用不相同,故形态也不尽同,其实内里的道理却是相差不离。”
太孙点了点头,只见得那鹤老一按底端的一处,十支长箭便呼啸着风声而去,那远处的稻草人,眼见着就被那箭头射得四分五裂,落下的稻草乱飞。
胡二老爷就与太孙道:“此巨弩下面还可装备常用的弩车,也是上得战场的。就是在守城之中用,也有固定的支架,只用一两人即可,不过不比不装支架时灵活。”
这样的杀伤力,太孙是没见过火炮的威力,然而相比起弓箭与一般的弩来看,已然是十分惊人了。
想起一台关一带可能有雨炮台无用,要有这巨弩,也算是有了利兵之器。
太孙看鹤老发射了几回,发现这巨弩虽是横着一排十分占地方,然而距离却是能调动的,两箭间的距离可大可小。
旁边胡二老爷十分会看神色,立马又解释道:“这巨弩之所以将前端开口横着做上许多大,便是为了此,好能调解宽细,在战场上时更能准确杀伤敌人。”
太孙哪能不心动,就道:“这老人家手里有多少台这般的巨弩?”
胡二老爷见此,立即就道:“因这里面的机括难做,半年只得一架,如今倒是有十架了。”
旁人不知太孙意欲何为,太孙也并不再多说,只看完之后又让胡家二老爷将东西带了回去。
胡家二老爷见太孙一直十分满意,还以为会将此留在军中,不曾想太孙却是让他们搬回去,一时间心里不知是何想法。
不过太孙要回城中知府衙门,胡二老爷也是要跟着去好问一问太孙的想法的,自然也跟在了一路。
等着进了知府衙门,太孙才问道:“这巨弩,你打算如何运往一台关去交给萧安?”
萧安是谁胡二老爷心里明白得很,见太孙有想要用此的意思,心里松了口气,就道:“城中才送了军粮往一台关去,这十台巨弩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没能凑上运送军粮的机会,也只得另外再派兵运送了。且还得带上我那三弟与他舅子才好,也好在一路上顺便教教他们如何使用与维护。”
太孙点头,“东西我要了,你与鹤老开了价钱来。运送之事,你先将东西准备好,等到了时候,自然会有人来接手。”
胡二老爷一走,太孙才与陈十郎道:“表哥,你觉得这批兵器交予谁运送为好?”
陈十郎今日也被这巨弩的威力吓了一跳,“如此利器,万不能落入旁人之手,还是由军中押送为好,且押送之人必得数百方行。”
这也是太孙顾虑的地方,“这风吼城的军中之人,我多不相识,无从信任,纵然是要用军中人,我也想着一可信之人护送。”
然陈十郎却是不行的,与他一般,并未见过这种世面,难免有不周到之处。
思来想去,太孙只得叹道:“若是程谨安能在城中也好,她比谁都要合适。”
然而程谨安前往了谷阳城,这一来一回的不知需要多少时日,也怕萧安等不起,这等利器自然是越早到萧安手中越好。
再如此挑选,就只得单凌了,太孙如此一想,便将单凌叫了进来,说了此事。
然而他却不曾想,单凌竟是拒绝了此事,“还请公子恕罪,我奉我家公子之命保护公子安危,不敢有半点懈怠。”
作者有话要说:太孙:你缩,你到底去不去?
单凌:不去,缩不去就不去!
太孙:你给我等着……
上知乎:嘤嘤嘤,小弟不听话怎么破?
第111章 1.28
太孙看向单凌,语气无奈,“在这城中之人,我只信得你了。”
单凌面色不变,依旧一口回拒,“公子,南阳侯卸下兵权,边关的萧家人比谁都要在意战功,我家公子与南阳侯之间的父女之情不论多淡薄,她却依然姓萧,而边关的萧家人正缺主事者,他们不敢对我家公子有多算计,此事再交给萧家再好不过。”
太孙看得出来,单凌不会听他的,然而要让陈十郎带着人去,他私心里更不放心。
单凌也并非只是普通的护卫,太孙此时身边没有可靠的对军中了解的人,他便能在其中顶一顶这个角色,“就是公子觉得萧家独占军功不好,风吼城中还有其他几家,除了孟家与刘家,其他几家择一选择未必不可。押送巨弩之事并瞒不了人,挑选军中一方势力,反倒能安抚军心。”独吞功劳之事,可万万做不得。
唯恐太孙不答应还得让自己上,单凌又加了一句,“况这也是我家公子之意。”
太孙惊讶,“萧安的意思?”
单凌回道:“公子难道准备在风吼城中坐着不插手军中之事?若是如此,我家公子何必冒着生命风险立下军令状?事急从权,此时就是陛下知晓,也不会怪罪公子才是。”
太孙束手束脚,不敢妄动,说到底还是因忌惮自己的皇祖父心中起了忌讳与不满,然军中之事,不论是杨三爷还是魏九重,还有一直呆在将军府没出来见过人的张公公,因身份的缘故都难以插手,唯有太孙能仗血统之势,在其中着手。
只是撇去因不想惹皇帝的不喜,太孙还有另一层顾虑,“我虽看过几卷兵法,然对军中并不甚了解,贸贸然插手,只恐乱了军中之事。三关乃大庆抵御外敌的边界,并非儿戏。”
要能看过几卷兵法,就能对着边关将士指手画脚,这天下漫天遍野的都是军师与帅才了,太孙从来都不是那种自视甚高之人,也知晓自己的长短,自然不会率性而为。萧安把局面一破就不管事儿了,也得太孙他敢真去妄动啊。
单凌却是反问道:“公子觉得,三关将士俱是无能之辈?如果公子说得不对,他们会不知轻重的瞒着?”
当然也有可能会选择瞒着不说的,然而此时三关军中还乱着,谁能借到太孙的势,在其中能占到的便宜就越多。因此除了他们一行明显冲着来的刘家及孟家,其他军中势力不论大小,都寻着机会想要附和太孙。
这才是萧安放心大胆的让太孙呆在风吼城中的缘故。
太孙心中尤有犹豫,单凌却不再说话,也就是太孙了,要换他家公子,哪用他提醒,直接上手就干,抢建军功这种事,对边关将士而言,简直就是本能,不需要过脑子的。
单凌自己当然想上战场,不过是更听萧安的话,知晓太孙的安危比其他的都重要得多,因此才不敢懈怠半分,这会儿说了这么多的话,比平时四五日说的还多,可是渴死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