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胡善围

第190节

胡善围 暮兰舟 7967 2024-06-30 07:41

  不管怎么样,一个瘸子太子对汉王而言是个好消息,堂堂大明,天朝上国,怎么可能要一个瘸子当太子,皇室又不是没其他嫡子,比如英明神武,英勇善战的我。

  太子:弟弟,你想多了……

  汉王这次哭的很爽,心里更爽,他觉得看似淡定的太子大哥不过是在伪装坚强,胡尚宫瞒得再密不透风,等你一上早朝必然会暴露,一次两次瘸腿算你正常,总是瘸腿看你如何向群臣解释。

  然而,太子并没有打算隐瞒身体残疾,次日大朝会,太子就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上朝。

  整个奉天殿,只有皇帝和储君太子可以坐着议论朝政,太子的座位就在永乐帝左边下首的位置。

  按照规矩,文武百官先在各自位置上站定,等候帝王到来,太子朱高炽跟在父亲身后。待皇帝和太子坐定,群臣、包括汉王和赵王都要对宝座上的永乐帝和太子行君臣大礼。

  今天太子摇摇晃晃像一只企鹅,姿态实在太奇怪了,群臣有些发愣,一时忘记行礼了,解缙等东宫右春坊的官员心知肚明,露出钦佩之色。

  解缙见场面尴尬,便带头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解缙也是内阁秘书团老大,虽然官居二品,在六部各位一品尚书大人之下,但作为皇帝第一近臣,他在朝廷有些风向标的意思,一呼百应,群臣纷纷醒悟过来,加入行礼队伍。

  “平身。”永乐帝大手一挥,对企鹅太子的异像视而不见,好像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太子也是稳如泰山,面对数不清多少个异样的眼光,他坦然对视,不慌不忙。

  群臣还没有从震撼中走出来,决定先观望――看着太子淡定的样子,可能只是不小心崴脚了,

  汉王看着带头大哥解缙出面解围,心下深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纪纲冷眼旁观汉王对解缙暗藏杀机,知道借刀杀人之计已成,接下来就看恰当的时机了。

  大朝会散之后,群臣们纷纷议论太子的瘸腿,甚至有人去太医院打听消息,太医得了永乐帝的默许,没有隐瞒,说太子得了足疾,以后就是个瘸子了。

  国储瘸腿之事掀起轩然大波,请求废太子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到永乐帝案头。

  按照惯例,所有奏折除了军国大事以外,都先送到内阁筛查一边,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一半奏折都是废太子,理由都是储君不良于行,影响大明形象。

  解缙将奏折梗概送到永乐帝那里,永乐帝随手翻了翻,呼吁废太子的大多是武将,也有部分文臣加入。

  武将大多都是靖难之役的大功臣,比如淇国公丘福,还有因安南之役而成为永乐朝最炙手可热的武将、英国公张辅也上书永乐帝,虽没有明确说“废太子”,但是用关心的语气问候太子的身体,还说国储不稳,会动摇军心云云,暗示换一个靠谱的太子上台。

  对于这个局面,永乐帝并不意外,这和以前东宫之主尚未定下,武将们声援汉王朱高煦当太子是一样的,这些人在靖难之役中和汉王结下深刻的战斗友谊,立场鲜明。

  这些人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不良于行的太子。对此,永乐帝嗤之以鼻:自古以来,还没有当了皇帝的藩王呢?朕就不当了皇帝吗?有能力的人,是可以例外的。

  永乐帝记下这些人的名字,翻到最后,停下了,这两人出乎他的意料:一个是他的二女儿,永平公

  主,下嫁富阳侯李让。另一个是三女儿,安成公主,下嫁给了西宁侯世子宋琥。

  两个公主齐齐上书亲爹,内容大同小异,说既然太子大哥身体不好,就不要勉强大哥了,让大哥好好休养身体,不要那么辛苦。

  言下之意,就是要废太子,让大哥当了一个闲散的亲王即可,大哥瘸了腿,都是累的。

  这两个女儿明显站在汉王这边。试问大哥“歇着了”,谁当太子?当然是汉王朱高煦。

  靖难之役的将士们拥护汉王,永乐帝可以理解,毕竟他也是马背上得天下,知道并肩战斗时,把性命都交给对方了,由此而生的忠诚和信义是可贵的,汉王可以说是凭自己的真本事赢得这些将士们的尊重和拥戴。

  可两个公主是怎么回事?

  不知不觉中,汉王是势力都从武将扩大到皇室了?

  这让永乐帝对汉王心生忌惮。

  本来永乐帝还像用太子的瘸腿试探一下外面的反应,让事情发酵,好看清每个人的立场,可是短短几天两个公主都上书了,再这样放任下去,可能弄巧成拙,割裂臣子和皇室。

  还是得用雷霆手段表明皇帝的立场,别让那些人有废太子的想头。

  永乐帝当即传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进宫,都没见这两个女儿,也没教训她们,直接要两个女儿去了柔仪殿梓宫那里,把仁孝皇后编写的《内训》抄十遍。

  自己生的,总要给点面子,让她们晓得分寸就行。

  至于群臣上书,永乐帝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所有上书要废太子的,全部罚了半年的俸禄,并在大朝会发表讲话:

  “……一国储君好坏,不在外表,而是内在德行与能力,太子宅心仁厚,勤勉努力,且孝顺父母,仁孝皇后生病时,太子求医问药,从无懈怠。如今太子虽有不良于行的病症,但瑕不掩瑜。如再有人以不良于行为由要求废太子的,先去领五十板子。”

  永乐帝的雷霆手段之下,朝野终于清静了,晓得太子虽整天像个不倒翁似的晃晃悠悠,一副随时要倒的样子,其实位置稳得很。

  太子因祸得福,瘸了腿,东宫的位置却比任何时候都稳当。每次上朝都由两个太监扶着,一瘸一拐坐在宝座上,堪称大明奇景。

  第224章 科目一

  太子他又躺赢了。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对太子的看法。他什么都没有做,没有发动东宫左右春坊的学士们上书为他辩解,他甚至连自辩的折子都没有写,永乐帝就铁了心的护着他。

  他体胖、腿瘸、不良于行,有损大明天朝上国的形象,朝廷几乎一边倒的要废太子,但永乐帝坚持说他是个好太子,别人有什么办法?

  老朱家的事情,当然是皇帝自己说了算。

  为此,皇帝甚至把罚了两个心爱的公主去柔仪殿抄写《内训》,谁的脸能比公主大?

  于是乎,大张旗鼓的废太子风潮就像皮球,永乐帝拿针一戳,就泄气了,只剩下一张肉塌塌的皮囊。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抄书,手都快抄断了,书卷在案头高高堆在一起。

  目前皇室里,永安公主是老大,永乐帝和仁孝皇后第一个孩子,结婚也最早,驸马是广平侯袁容,幸亏她生的早,从燕王府出嫁,避免了被扣在京城当人质。所以永乐帝前头五个孩子,只有永安公主一直陪在身边的,受着父母呵护,她对两个弟弟之间的暗斗一直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但是老二永平公主和老三安成公主就不一样了,这两个公主当年和太子与汉王一起留在京城为人质。

  两个小少女正是叛逆的年龄,大哥朱高炽总是教训两个妹妹要贤淑,要隐忍。二哥朱高煦不会拒绝两个妹妹的任何要求,偷偷带着她们跑出去玩,捎带什么东西,有时候受了委屈,也是二哥为她们出气。

  大哥每次都给二哥求情、搞危机公关,回来后责备她们不懂事,给燕王府招祸。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自然和二哥朱高煦比较亲密了,觉得大哥太胆小懦弱,只顾自己,不敢为她们出头。

  后来永平公主被高祖皇帝赐婚给了李让,夫妻两个一起回到北平,靖难之役打响,建文帝要李让父

  亲劝降,李让认同拒绝,愤怒的建文帝将李家灭了全族。

  哀兵必胜,李让发誓为家族复仇,和汉王朱高煦一起南下靖难之役,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加上永平公主最崇拜二哥,这对夫妻就成了汉王朱高煦的铁杆粉丝,追随到底。

  安成公主也是如此,永乐元年赐婚给了西宁侯世子宋琥,宋琥出身将门,祖先也是凤阳人,家族世代镇守西北,可谓是满门忠烈,汉王朱高煦在军中威望极高,宋琥和擅长军事的汉王惺惺相惜,对身居深宫的太子无感。

  这对夫妻因而也成了汉王的一大助力,只要汉王一个眼神,就能为其冲锋陷阵,抄书就更不在话下,

  十本《内训》抄完,两个公主的心还是向着汉王。

  张淑妃奉上命过来收作业,身为庶母,她正值双十年华,比这两个公主的年龄还小,不过张淑妃出身将门,前凸后翘大长腿,气质上并没有被公主压下去。

  没有人会喜欢亲爹的小妾,尤其是隔壁大殿还停着亲娘的棺材。

  安成公主说道:“张淑妃,书已经抄完了,告辞。”

  “两位公主累了吧,先喝杯茶,吃些点心。”张淑妃一抬手,止住了公主,坐下来当场检查公主的作业。

  检查作业这种事情最伤感情,不写作者母子慈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何况这还不是亲娘,这是庶母。

  幸亏张淑妃家世显赫,有亲哥英国公撑腰,换成权贤妃,这两位公主估摸甩脸子就走了。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坐下来,张淑妃一本一本的翻看,她早就将仁孝皇后的《内训》背的烂熟于心,并不需要范本对照――后宫所有嫔妃的要求都是背诵并默写全文,她亲自抽查。

  张淑妃心里有底,一目十行,二十本《内训》很快翻完了,挑出其中四本,用朱笔圈出错误,永平公主一本,安成公主三本,说道:

  “皇上说公主抄《内训》,一个字都不能错,否则整本书都要重新抄写。两位公主请继续。”

  安成公主当即不愿意了,“张淑妃不会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吧,父皇才不会这样折腾我们。”

  张淑妃是经过《端敬贵妃起居注》这种宫斗资料界里的奥数题练习过的人,对付不服管教的公主自有对策,保持微笑,心平气和的说道:“本宫不敢假传圣旨,两位公主若累了,歇一歇再抄。”

  永平公主年纪稍长,不像安成公主这番冲动,她看着外头的天色,“时间不早了,宫里要落锁,我们明日再过来抄。”

  “准备掌灯。”张淑妃早有准备,一群宫人提着明晃晃的牛角灯进来,只要天色一暗就点上,绝对亮若白昼。

  张淑妃说道:“本宫今晚就陪着公主抄书,另外本宫已经吩咐胡尚宫,把安成公主以前住过的宫殿收拾出来了,两位公主抄完书,就在宫里歇一晚,明日开了宫门再回公主府。”

  有了端敬贵妃的标准示范,张淑妃学习如何当好一个庶母,那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能动怒、不能发脾气,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考虑周全,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因为亲娘可以疏忽,可以有情绪,反正自己生的孩子,血缘关系就是润滑油,最后都会选择原谅。

  但是庶母不行,亲娘做到六十分就是个合格的娘了,庶母要做到九十分才是及格线――就跟考驾照科目一一样的标准。

  张淑妃按照科目一的标准对待两位公主,还要检查作业,真是有些难为这个只有二十岁的嫔妃了。

  安成公主不服气,在我母后的棺材旁边,还能被一个嫔妃给制住了?

  安成公主说道:“剩下的三本书我会抄写的,不过,既然张淑妃把我的宫殿都收拾好了,我和二姐先回去歇着,等明天再过来抄。”

  坚决不肯熬夜写作业。

  “这……”张淑妃很是为难,她没有预料出现这种状况,永乐帝虽然没有明确说两个公主不抄完就不能睡觉,但是皇上因公主“要太子歇一歇”的上书不高兴是事实。

  名为抄书,实则惩罚,如果舒舒服服的吃饭睡觉,就像宫中一日游一样,这叫什么惩罚?

  到头来还是她这个庶母监督不到位失职。

  可若是强行阻止,旁边就是仁孝皇后梓宫,两个公主若跑去哭母后,张淑妃后宫大权就岌岌可危了。

  张淑妃左右为难。

  名不正则言不顺,安成公主没把张淑妃放在眼里,那天中秋节家宴,张淑妃为了表现贤惠,每个人都准备了不同的菜式,把尚食局好一个折腾,逼着尚食局使出压箱底的本事,其实她们都看出来了,但没有人指出来。

  一个庶母,却掌着后宫大权。做的好是应该,没有必要点破表演,做不好嘛……

  安成公主牵着永平公主的手要出去,张淑妃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正尴尬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人未见,声已至。

  “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微臣奉太子妃之命送来晚膳。”

  是胡善围,后面跟着一排提着食盒的宫人,十分麻利的摆了一桌素席。

  太子妃是大嫂,是长辈,也是君,既然太子妃派胡尚宫把晚饭送到柔仪殿,便再无出去的道理。

  这是关心,也是敲打。

  如今父皇偏爱太子大哥,连瘸腿的缺点都能容忍,大哥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还说不要硬抗了。

  两个公主只得折返,回来吃饭。

  张淑妃命人好生伺候,和胡善围去了外面,“胡尚宫真是解了本宫燃眉之急,来的真巧,太子妃料到两个公主不省心,赐了晚饭过来。”

  说来惭愧,张淑妃的亲哥哥英国公也上书废太子,太子妃却不计前谦,帮了张淑妃一把。

  胡善围晓得张淑妃的心思,解释道:“后宫不得干政,外头的事情和后宫无关,淑妃娘娘只管尽自己的本分便是。太子妃也是如此,她是大嫂,两个小姑子回娘家,在这时候,能够管住公主的,除了皇上,只有东宫的大哥大嫂,他们两个在名分和辈分都能镇得住。”

  “方才我去东宫走了一趟,对太子妃说了两位公主抄书的情况,还把淑妃娘娘预备好公主留宿宫廷的事情说了,太子妃是个聪明人,立刻就赐了晚饭,和淑妃娘娘配合,”

  胡善围是三朝尚宫了,见了太多的权力倾轧,明争暗斗。

  </div>

  </div>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