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霸隋

第四百七十章 定计平河北

霸隋 凤鸣岐山 4158 2024-06-29 15:48

  纵马过浮桥无疑是件极其危险之事,哪怕卫河并不算太宽,且五陵渡处的这四座浮桥为了抢运粮秣辎重之故刻意加宽加固过,可毕竟只是浮桥而已,人行其上都难免会有摇晃,更别说狂奔的战马之践踏了,饶是高家军骑兵个个骑术过人,可在冲过浮桥之际,还是有两百余骑跌落了河中,战马倒是无甚大碍,虽是惨嘶不已,可最终都能游上河岸,至于落水的骑兵么,那就没那么好命了,少数运气好的还能挣扎着爬上浮桥,绝大数落水者也就只来得及发出几声惨嚎便就此沉入了水底。

  “快,出刀,砍断浮桥!”

  高开道根本就没去理会步兵将士们的讶异,也没打算去营救那些落水的骑兵们,更不曾在意河对岸还有着千余步兵在留守,率骑军冲过了浮桥之后,紧着便咆哮了一嗓子,自有身旁簇拥着的亲卫们齐齐翻身下了马背,狂乱地冲到了四座浮桥头,疯狂地劈砍着固定浮桥的粗大缆绳。

  “混蛋,上,给老子杀光那帮贼子!”

  高家军的疯狂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不,就在四座浮桥先后被砍断之际,烟尘滚滚大起中,罗士信已率六千铁骑赶到了河边,这一见浮桥已断,罗士信登时便被气得不轻,可也没辙,只能是气恼万分地骂了一声,转而将怒火全都发泄到了那些兀自搞不清状况的高家军留守士兵们身上。

  六千铁骑打一千不甚精锐的步军,根本谈不上是一场战斗,不过是一面倒的屠戮罢了,战事本身根本没丝毫的悬念可言,仅仅只几个来回冲锋而已,高家军留在南岸的千余步兵除了少部分跳水逃生之外,余者非死即降……

  瑞明三年六月二十日,张君武率三十一万大军渡过漳水河,十日内连下邯郸、巨鹿等重镇,高家军始终避而不战,一路退往清苑,撤军速度极快,不仅如此,每撤离一城一地,皆劫掠无算,留下座座满是灾民的空城,迫使华军不得不分出大量的精力去安抚河北一地之百姓,与此同时,进占了乐寿的罗艺所部也在撤军,只不过罗家军并不似高家军那般疯狂收刮,其撤军也并未撤远,仅仅只是从乐寿撤到了安次(今之霸州)便即屯驻了下来,与屯兵清苑的高家军成犄角之势。

  尽管因着大量的安抚工作拖累了进军的脚步,可华军主力还是在瑞明三年七月初六进占了罗家军放弃的乐寿,旋即,原本驻防衮州的孟武也已率四万大军渡过了黄河,一路赶到了乐寿,与主力大军汇合,至此,华军进入河北的总兵力已多达三十五万之众,而摆在华军面前的进军方向有两个,一是向东北进攻罗艺,二是向西北进攻高开道,无论作何等选择,都有着陷入被夹击之可能,另,据蔚、幽等地之内应线报,奚族酋长步步设利亲率两万五千部族控弦战士已进蔚州,正在向清苑进发,而前隋辽西太守突地稽则统率靺鞨、契丹等各族骑军两万三千余众入幽州,准备与罗艺所部联兵一道,高、罗两部军威大盛之下,这仗显然不太好打了。

  “诸位爱卿,高、罗二贼各自龟缩不出,却又守望相助,更有突厥汉国在背后作祟,此一战怕是不好打啊,众卿家对此战可有甚谋算,且就都说说好了。”

  华军的兵力虽比之高、罗两部的总兵力略多,战术素养上也要强上一些,可面对着两部这等犄角之格局,要想大胜也自非易事,在乐寿停驻了三天下来,张君武对下一步的战略安排虽已有了些想头,却不免还是有些存疑,这便将军中正三品以上的文武大员全都召到了中军大帐中,见礼一毕,张君武便即手持着根细竹枝,指点着大幅沙盘,紧着便转入了议事程序。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二贼中高弱而罗强,如欲速胜,当须得先以一部牵制罗艺,主力则迅速赶至清苑,一举围歼高贼,而后再乘胜攻击罗贼,如此,或可早平河北。”

  敌情渐明之际,诸将们显然都对破敌之策动了心思,这不,张君武话音方才刚落,程咬金已是头一个站了出来,朗声提出了自己的战术思想。

  “不然,高贼油滑,我军一动,其必会鼠窜而去,我军若追,则侧后必会遭罗贼攻击,一旦粮道有失,后果恐不堪设想,故,微臣以为当先灭罗艺,以固东北,而后再集中全力攻伐高贼,如此,纵使突厥大举出兵,我军也自无后顾之忧。”

  秦琼的看法显然与程咬金相左,也不等张君武有所表示,他便已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

  “陛下,微臣以为秦大将军所言甚是,高贼秉性奸滑,而罗贼则素讲义气,我军若主攻高贼,罗贼必会大举出援,反之,高贼最多只会虚张声势,却断不会以主力出击,我军只消以一部阻挡高贼即可。”

  苏定方素来敢言,哪怕他其实只是被特许列席军事会议而已,可在表达自己的主张时,却是毫不怯场。

  “嗯,懋功可有甚要说的么?”

  苏定方的分析与张君武心中对高、罗二人的个性之判断大体一致,只不过在战术安排上么,张君武却是别有算计,然则他却并未急着道出,而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便即将问题丢给了徐世勣。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高贼兵虽略少,然战力却不并弱,反观罗艺所部看似兵强马壮,其实不然,且突地稽乃前隋辽西太守,其人素来亲善中原,若陛下能晓以大义,其必会归附我帝国,如此,不单可断罗贼一臂,更可着其为内应,破罗贼实非难事,故,微臣以为当须得先佯攻高贼,引罗艺来救,而后一举破之,待得东北既定,回头再围歼高贼则易也。”

  徐世勣同样也是赞成先攻罗艺,只不过他的分析战局的角度却明显比秦、苏二将站得更高上一些。

  “懋功此策甚妙,朕看着应是可行,药师以为如何哉?”

  徐世勣所言正是张君武心中之所想,他自是不会有甚异议,不过么,为了慎重起见,张君武在下最后之决断前,还是先行问了下李靖的意见。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懋功之策应是可行,只是在微臣看来,我军若攻高贼,罗艺未必会全力去救,反倒是趁机南下,以断我军后路之可能居多,倘若乐寿、巨鹿有失,则我军必危,故,若欲引罗贼上钩,还须得能确保乐寿不失,如此,方可便宜行事。”

  李靖大体上是认同徐世勣之谋算的,只是在细节处,显然有着不同的看法,从战术的角度来看,应是更贴近实际一些。

  “唔,此确是不可不防,何人敢为朕死守乐寿?”

  张君武将李靖的话细细地琢磨了一番,也觉得罗艺恐怕真就会这么干,如此一来,要想引其入彀,乐寿留驻的兵力就不能太多,在这等情形下,要想坚持到主力回援,显然不是件容易之事。

  “陛下,微臣愿为之。”

  死守的活计可不是那么好干的,在场诸将大多攻强守弱,一时间还真就没谁敢自请的,唯有徐世勣却是昂然站了出来。

  “懋功有此心怕不是好的,朕所要的是乐寿能坚持五日以上,如此,我军主力方可从容展开,若欲达成此目标,懋功须得多少兵马为用?”

  华军中擅守的大将其实并不多,且此际大多不在军中,相较之下,也就徐世勣可堪为用,对此,张君武自是心中有数得很,然则为了慎重起见,他却并未急着下个决断。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乐寿留军过多则罗贼未必上当,留军过少,又恐难堪用,若只须守得五日,六千步军足矣!”

  死守城防从来都不是件轻松的活计,一个不小心便是城破人亡之下场,而论及实际战功的话,又远不及上阵杀敌,这也正是诸将们迟疑着不曾自请的缘由之所在,然则徐世勣却是别有想法,说穿了也简单,徐世勣打算以此战功来向张君武讨个情,以救出身陷囹囵的单雄信。

  “六千太少,朕给卿八千步军,再着延宁(陈明振的字)留下来配合卿守城,但消能守住五日之时间,便算卿首功。”

  不算突地稽所部的两万三千异族骑兵,罗艺在安次可是囤积着十一万大军,一旦全力南下攻打乐寿,六千步军就算再精锐,恐怕也难守住五天时间,没旁的,概因乐寿方才刚并入帝国版图,民心未附,难以为用,正是出自此等考虑,张君武虽是同意了徐世勣的自请,可出于谨慎,还是加派了大将陈明振以及两千步军。

  “微臣遵旨!”

  徐世勣虽不曾跟陈明振打过交道,却也知晓其人乃是华军中第一步战高手,能得其配合作战,他自是无甚不乐意之理,紧着便高声应了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